卡地亞三年大成
如果腕表界都有類似飛躍進步獎的選舉,卡地亞當之無愧。2008年的Ballon bleu陀飛輪有了日內瓦印記,圓了躋身複雜腕表門檻的夢。去年,他們在La Chaux-de-Fonds的生產基地,研發了一枚不用調校的概念表ID One,向watch manufacturer的形象又走前了一步。今年是修成正果,有在Calibre身上找到,完全自製的basic movement,還有行星式陀飛輪機芯,以及品牌第一台自製的萬年曆機芯。現在的卡地亞可以造很複雜的機芯,可以造簡單的基礎機芯,還有很多獲得日內瓦印記的機芯,這三年間的進步,除了一日千里,著實找不到更適合的形容詞。
如果腕表界都有類似飛躍進步獎的選舉,卡地亞當之無愧。2008年的Ballon bleu陀飛輪有了日內瓦印記,圓了躋身複雜腕表門檻的夢。去年,他們在La Chaux-de-Fonds的生產基地,研發了一枚不用調校的概念表ID One,向watch manufacturer的形象又走前了一步。今年是修成正果,有在Calibre身上找到,完全自製的basic movement,還有行星式陀飛輪機芯,以及品牌第一台自製的萬年曆機芯。現在的卡地亞可以造很複雜的機芯,可以造簡單的基礎機芯,還有很多獲得日內瓦印記的機芯,這三年間的進步,除了一日千里,著實找不到更適合的形容詞。
所以很多人忘記了早在十九世紀末,成立於1847年的卡地亞,就已經有腕表作品問世。
1888年,品牌的設計師就嘗試在鑲滿了鑽石的黃金手鐲上裝上一枚女裝懷表,開始了品牌製作腕表的光輝歲月。到了1904年,當時品牌的負責人Louis Cartier,受到好友Alberto Santos-Dumont的要求,製作一枚可以佩戴在手腕上的表,由於當時只有女性才會佩戴腕表,男士們仍然較喜歡懷表,但作為飛行員的Alberto卻覺得若把表放在腕上,於操控飛機時較容易閱讀時間,於是Louis就在懷表底部加上皮帶及金屬扣,這成了世界上最早的男裝腕表設計之一。之後,卡地亞推出第一個腕表系列,也起名為「Santos-Dumont」,以紀念這段歷史。
由1972年起,卡地亞的製表工房就落戶瑞士鐘表歷史核心地區La Chaux-de-Fonds,八十年代就已經開始一條龍式的腕表生產作業,只不過是分散在不同廠房進行,當時石英表大行其道,品牌腕表所使用的石英機芯,有九成都是自家出品,足以證明了品牌對造表是誠意可嘉。2007年廠房完成加建,現在已是一間座擁四萬平方米的超大型廠房,無論行政管理及生產工序皆集中在一起,目的是令整個生產流程更為流暢,減少不必要的人手及時間上的浪費。近年,卡地亞就在這個設備完善的基地中積極研製機械腕表,實踐「Made in Cartier」的理念。
廠房匯聚來自37個國家、超過一千多位員工,以他們的專業技能,把一個又一個複雜新概念,通過多達175項製表工序,轉化成可推出市場發售的產品,若然沒有這班能工巧匠,品牌就不可以成為少數能夠完全自主設計、生產和維修自製腕表和機芯的製表廠之一。
在這裡誕生的腕表,當然是以完全不用調校的concept watch ID One最為震撼表壇,名字中的ID,有Innovation及Development之意:擺輪、游絲及擒縱系系都採用了全新物料製造,堅固防磁,而整個擒縱框架由一個稱為Silent-Block裝置保護著,能抵禦多角度的震動。還有基板、夾板、擺輪軸心、齒輪等經過ADLC(Amorphous Diamond Like Carbon)處理,變得堅硬而順滑,完全不需潤滑劑,連寶石軸眼也可剔除。
還認為卡地亞造表只是玩票性質?製表工房中還有一些連大廠也未必有的冷門部門,好像專門鑲石的、專門繪畫琺瑯的、專門人手倒角打磨的、專門做表殼的、專門造表帶的、專門造表面玻璃的、專門造指針的,專門造製表工具的……沒誠意造表投資這麼多幹嗎?
卡地亞複雜新作
Rotonde de Cartier Astrotourbillon
今年共有兩枚行星式陀飛輪新作,一枚是積家,另一枚就是卡地亞的Astrotourbillon。全新的9451 MC手上鍊機芯,是卡地亞歷時五年,由位於La Chaux-de-Fonds廠房自行研發的成果。基本上,大部份的行星式陀飛輪設計,都是殊途同歸,設法把小時輪或分鐘輪獨立開來,使陀飛輪獨當一面地在表盤上運轉,就像行星般圍繞特定軸心不斷旋轉。這種模式的重點,是以小時輪或分鐘輪為支配運轉速度的主宰,因此陀飛輪一般會在表盤上,以十二小時或六十分鐘轉一圈的速度行走。卡地亞可不一樣,它以秒輪為出發點,整個陀飛輪連擒縱系統,會以一分鐘一圈的速度繞過表盤,走得更急更快。不過它的構造,其實跟普通陀飛輪沒大分別,同樣是由第三傳動齒輪推動陀飛輪框架,急輪上的小齒輪,也是圍繞固定的秒輪旋轉,從而帶動整個擒縱系統。只不過,秒輪這次被放在中間,而且急輪是圍著秒輪的外圈走動,這樣擒縱系統便會隨著秒輪在表盤外圍轉動。此外,一般陀飛輪框架都是置於機芯之內,Astrotourbillon卻特別把框架升高至機芯之上,棲身兩個表盤之間,方便打圈轉動。腕表有白金或玫瑰金兩個選擇,47mm直徑,定價大約九十萬。
Calibre de Cartier Flying Tourbillon
今年Cartier的hero product是Calibre de Cartier,這枚Calibre de Cartier Flying Tourbillon 所搭載的9452 MC機芯,則是大家見慣見熟的;只不過它座落今年的英雄外衣之上,摒棄了日期和小秒針,成就了一個飛行陀飛輪罷了。如果大家記性好,會記得這機芯一早已榮獲日內瓦優質印記,也有印象這機芯曾經出現在Ballon Bleu上,也於去年的Santos上發光芒。
和大家溫故知新,9452 MC手上鍊機芯由142件零件組成,每小時震頻21,600次,動力儲存達五十小時,最耀眼的功能,當然是6:00位置的flying tourbilloon,尤其那個能充當秒針功能的簽名式C字陀飛輪框架,早教人有過目不忘的能力。將這枚卡地亞近年甚受歡迎的機芯搭載在Calibre de Cartier上,最能體現新舊大融合,新的元素包括Calibre de Cartier的剛烈強悍表殼外形、每五分鐘顯示一次的分鐘刻度,也包括最signature的羅馬數字XII時標。
Rotonde de Cartier
Skeleton Flying Tourbillon
如果,去年的Santos 100 Squelette是剛陽的代表,那今年Skeleton Flying Tourbillon所加添了的儒雅,的確把腕表造就為殿堂瑰麗的佼佼者。腕表落在Rotonde系列上,外殼便以圓形打造,愛傳統的會更欣喜,它的直徑達45mm,是有點氣勢的,但有了較大的「實用面積」,才能讓大家清楚看到品牌的鏤空技術是如何一日千里。腕表把表橋和夾板打造成大型羅馬數字時標,III、IX和XII清晰得可以,唯獨是VI要讓路給flying tourbillon在飛舞。
既然是鏤空機芯,內裡的打磨工夫自然更要小心,不能失禮,所以我們可看到表橋經過倒角處理,邊緣和齒輪邊都被拋光打磨得立立令,裡裡外外看起來都漂亮。Skeleton Flying Tourbillon搭載的是9455MC機芯,防水三十米及儲能五十小時,限量一百枚。
Rotonde de Cartier
Skeleton Grande Complication
本身已經是一台價值連城的超複雜9436 MC手上鍊機芯,如何可以令它錦上添花,再紅袍加身?卡地亞選擇了把表盤來個徹底大鏤空!要把內裡的心臟命脈坦然面對群眾,第一件要做的當然是做好自己、做靚自己,不要失禮。所以在Skeleton Grande Complication腕表內,我們看到機芯內所有搭橋都經過倒角處理,打磨及拋光工夫都做到百分百,連那個C字形的陀飛輪搭橋也以鏡面打磨得閃亮。
功能方面,它是品牌的複雜之王,有萬年曆有陀飛輪有八日鍊也有單按計時,要特別一提的是萬年曆的日期顯示,是以jumping hands運行的,比起一般的sweeping hands更耗能也更複雜難做;要成就如此複雜機芯,需動用457塊零件,那需要超過二百小時的打磨工序,所以說,這枚身價約四百萬的腕表,不是白收你的。
Tortue Perpetual Calendar
Cartier首次自製的萬年曆機芯,名為9422MC,由293件零件組成,屬自動機芯,除了大時分針功能外,星期盤在表面的下半部,由一支逆跳指針指示,日期則由另一支中央指針負責,而年份及月份則鮮明地在12:00位置的小表盤告訴大家;所有指針都以藍鋼製造,也增加了腕表的閱讀清晰度。功能多多又做得有條不紊,這枚Tortue Perpetual Calendar順利完成了這高難度。複雜還未夠,Cartier的設計師決意把表盤來個終極鏤空,讓大家一窺機芯內的細意打磨,說明了它們的內外兼備。
腕表搭載在創製於1912年的Tortue系列內,外形是弧狀的酒桶形,即典雅又高貴,尺寸為45.6 x 51mm,要有這麼大的表盤,才能容得下這麼多功能吧。有沒有留意到,座落在表緣的日期刻度,它的起始1號並不是放在傳統的12:00位置,而是有趣的改放在10:00位置,很是與別不同,也是卡地亞的製表大師幽我們一默吧。
Rotonde de Cartier Jumping Hours
卡地亞的功能愈來愈齊備了,計時啦回撥啦陀飛輪啦連三問和萬年曆也有了,倒是比較少見到跳時式顯示。今年卡地亞為大家帶來這枚直徑42mm的Rotonde de Cartier Jumping Hours,充滿Art Deco元素,它沒有任何指針,因為報讀時與分的功能,都交由獨特的方式顯示。分鐘由一個轉碟上的細小三角形標示,當它用一小時走滿一圈,12:00位置那大大個視窗便會跳動一格,顯示的是羅馬數字而非阿拉伯數字,正正就是現今的小時時間。由於沒有了指針,今腕表看起來更簡約,除了分鐘刻度和一個小小的Cartier品牌logo,其他就只有漂亮的打磨飾紋,可以看到,它的layer特別多,層次感也尤其豐富。腕表外殼有玫瑰金及白金選擇,機芯採用了9905MC手動上鍊型號,積家有份合力開發的,震頻達每小時28,800次,儲能65小時。
Calibre de Cartier
Central Chronograph
計時方法有很多種,大部分都以小表盤作顯示,指針用厭了,Montblanc就用計時轉盤,當小表盤也看得膩時,近年又看到很多中央計時設計如雨後春筍。Ball watch有很多中央計時表盤款式,Cartier去年也推出過一枚備有中央計時轉盤的。來到今年,品牌再來一點少變奏,新表名為Central Chronograph,點子來得頗為有趣。
看看腕表表面,有兩點很養眼的紅點,那是一支兩端都塗上紅色的分鐘計時指針,一邊長一邊短的,當啟動計時功能,短的那端開始順時針走動,一直由3:00位置走到9:00位置,在較靠近表盤圓心的半圓表盤上,先記錄15分鐘時間。由第16分鐘開始,則由較長一端的指針接力,再走半周之後,就代表計時三十分鐘了。如此概念不算特別新,但用於計時,且以半個表盤顯示出來,就是鮮見的突破設計。腕表搭載了9907MC手動上鍊機芯,備有五十小時能量儲存,表殼直徑是45mm,有玫瑰金及白金材料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