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地重遊 記芝柏的蛻變

闊別六年,重踏芝柏的生產基地,油然產生一股看著自家兒女成長的欣慰。廠房大了,人手多了,好看程度也脫胎換骨。假如只容許你參觀一間表廠,到芝柏就沒錯了,要看,當然要去最好的那一間。



The Girard-Perregaux Museum
上次踏足Girard-Perregaux位於瑞士的廠房,已經是2004年夏天的事,當時正值品牌自家博物館開幕兼新廠房落成的初期。六年後重臨舊地,遺憾是品牌主席Luigi Macaluso剛巧突然離世,難免令此行少了一份熟悉的親切感,因為過往每次到訪Girard-Perregaux的廠房,Macaluso總喜歡跟大家分享一些品牌的未來發展大計,以及侃侃而談他人生中的經驗點滴,無不使大家聽得津津樂道。另一件較為不愉快的事情,是上次參觀過的Girard-Perregaux博物館,原來曾被爆竊,館內大部份的珍藏古董鐘表均不翼而飛。幸好,案發後不久,絕大部份失竊品已被尋回,然而因為不同程度的破損,必須重新修復才能再次展出。根據最新消息指出,大部份的復修工作已接近完成,博物館亦暫定於明年夏季再度向外開放。


這所博物館大樓建於1918年,前身為La Chaux-de-Fonds一位商人的別墅,矗立於Girard-Perregaux廠房的附近位置。2000年,Girard-Perregaux把這座別墅改建成品牌的博物館,裡面收藏了各款珍貴罕見的品牌珍品,從古董款式到現代經典,一應俱全;透過博物館內不同的時計藏品,我們更能深切地了解和體驗瑞士鐘表業的悠久歷史和文化。有興趣參觀博物館的表迷,可以透過預約方式遊覽。

History of Girard Perregaux
Girard-Perregaux的起源,要由1791年一位製表大師Jean Francois Bautte說起。當時Jean在日內瓦創辦了自己的製表工作室,目的是要把製表工序集中在一個地方以便管理。1837年,這間工作室由Jacques Bautte和Jean Samuel Rossel接手。直至1854年,這間規模日漸茁壯的表廠,由當時的著名製表大師Constant Girard和太太Marie Perregaux接掌,並於1856年正式把表廠以兩人的姓氏命名,是為Girard-Perregaux。這便是品牌誕生的真正起源。

Girard-Perregaux表廠在過去的數百年歷史中,曾經製作過不少經典作品。其中以1867年首次使用黃金製造機芯,成功研製出來的三金橋系列陀飛輪機芯最街知巷聞,至今仍然被收藏家認定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同時,品牌也在設計上高瞻遠矚,早在十九世紀末已構思出腕表概念,這種全新概念在當年是相當天馬行空的,最終計劃未能如願以償,但足以證明品牌本身的遠見和創意。


Girard-Perregaux也可算是最早向外發展的品牌,大約在1890年,品牌已開始在南美、美國和日本等國家開設銷售點。及至大約上世紀五十年代,Girard-Perregaux亦快人一步開始進軍亞洲市場,未幾便成為今天真正的國際品牌。今次走訪位於瑞士La Chaux-de-Fonds的廠房及辦公大樓,則是在1948年建成的。
剛去世的意大利籍企業家Dr. Luigi Macaluso 與Girard-Perregaux之間的關係,則要由1992年的一次收購行動說起。前身為一名職業拉力賽車手的Macaluso,性格酷愛接受挑戰和冒險,自成功收購品牌後,帶來了不少嶄新的意念,歷年間製作出不少經典的腕表。同時受惠於賽車手的背景關係,令Girard-Perregaux成了首間為Ferrari車廠生產高級腕表的品牌。


時至今天,擁有兩百多年歷史的Girard-Perregaux,是世上少數以獨立模式經營的製表廠。品牌的研發部門擁有數十名資深表匠及工程師,由設計概念、研發機芯、表殼設計和生產等所有工序,均毋須假手於人,不但令品牌在鐘表業界內享負盛名,無論多複雜的腕表功能,例如陀飛輪、三問、萬年曆等都能應付自如。

Manufacture in La Chaux-de-Fonds

位於瑞士La Chaux-de-Fonds山區的Girard-Perregaux生產基地,廠房劃分為兩個部份,分別座落於兩座相隔大約只有數十米的巨形建築物之內,深藍色外牆的一座,主要負責生產複雜機芯,是已沿用多年的主要生產廠房兼辦公大樓;另一座則是建於上世紀二十年代,專門負責生產外殼及機芯零件的廠房,這幢廠房數年前才正式啟用,年資較新。相比六年前,這所新廠房已全面投入服務,更增添了不少先進的電腦生產機器。由於廠房設備極為完善,Girard-Perregaux不單成為少數能夠自行生產整枚腕表及機芯的品牌,同時亦能為其他品牌提供機芯及相關零件,活脫脫就是一間百分百的鐘表生產商。



The Making of Processes

作為真正的鐘表生產商,必先能夠由原材料開始自行製造零件,在Girard-Perregaux的廠房內,我便親眼看到一件又一件的金屬原材料,怎樣由初步切割開始,經過電腦控制的先進機器,精細地根據圖樣逐步切割為零件成品的過程。然後廠方會替這些零件進行初步檢測,確保符合所需尺碼之後,再分門別類送往作第一層打磨。接著,再為每款零件編碼以作識別。接下來最花時間的,是以人手仔細打磨每塊零件,工匠每天大部份的工作,是為每塊零件作多角度打磨,達到標準的美觀程度後,再進行多重清洗,徹底沖掉殘留的細微金屬碎片,之後這些零件成品便會送到裝嵌部門。



The Assembling Processes

任職裝嵌部門的表匠,必須經過長時間訓練,達致一定水平,才能獲批參與機芯的組裝工作,還要依循一套品牌預先訂立的裝嵌程序,進行機芯組裝。所以大部份表匠的桌上都設有一部電腦,顯示每款機芯的所需零件編碼以及組裝程序,統一生產機芯的質素。完成組裝的機芯,會被放進儲存器並送交初步測試,證實零件活動暢順,準確度達標之後,便可裝嵌到表殼之內。其後,腕表經過最嚴謹的終極測試,便大功告成。



The Quality Control

除了機芯的功能及準確度外,表殼也必須經過防水測試,當中包括真空等多項指定測試,保證腕表百分百防水。當然還有耐溫及撞擊等測試,都是現今大部份名貴腕表出廠前必經的檢測步驟。撞擊測試考驗腕表能否抵受5,000G的撞擊力度;而耐溫測試則在攝氏負五十度至正二百度之間進行。大家買表的時候,便可因應個別品牌的檢測水平,介定其腕表產品的可靠程度。



Producing Titanium Case

值得一提的是,Girard-Perregaux就連難度甚高的鈦金屬外殼,也有能力從原材料開始自行生產。鈦金屬之所以難於切割,是因為在切割過程中,很容易因摩擦而產生高溫,損壞鈦金屬表層結構。對於生產機器及程序,相比不鏽鋼更為講究。而且,品牌在生產及設計過程中,即使是處理一些極細微的事項也一絲不苟,以真皮表帶為例,他們特別開設了一個部門,專門模擬表帶在日常生活中的損耗狀況,以便對症下藥,針對選用比較耐用的材料。品牌對表帶的防敏感度也有既定要求,特別以模擬人體汗水的物料作出實際測試,對皮帶呈敏感的顧客大可安心使用。



Complication Department

這次行程的最後目的地,亦是Girard-Perregaux廠房之旅最重要的地方,是設於藍屋廠房內,專責生產複雜機芯的部門。04年到訪時,這裡還未算完全百分百投入服務,表匠人數也只有十位以下。六年後的今天,部門內已擁有多達二十位經驗豐富的表匠坐鎮,每年可生產多達二百枚陀飛輪機芯,人才濟濟,印證了過去數年間品牌積極培育新一代表匠的功德。



據了解,現時瑞士腕表年產量約佔全世界總產量的3%,但總銀碼則高達53%,證明了瑞士腕表的價值仍然無人能及。以Girard-Perregaux為例,他們現時每次開發新機芯大約需時四年,當中涵括設計、生產及測試,品牌平均每年也大約會展開八至十二項大大小小的新計劃。總括是次Girard-Perregaux之旅雖是舊地重遊,相比上次無疑有著不少演變,可以說是大開眼界。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