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新求變 時計再突破

腕表功能說少不少,但說多也真的不多,常用常見的不過六七個,但為甚麼還是經常看到創新功能、突破技術,因為很多高端品牌仍抱有精益求精的創作心態,挖空心思去開創前人未見的顯示方式,不斷把系統改良求變;於是我們每年都能看到一些未曾想過的新表款誕生,今年便有雙針計秒、飄浮機芯、偽兩針GMT、薄過一元硬幣的超薄表,想知這些突破性時計出自哪個品牌之手,就請繼續看下去。

Patek Philippe
Ref. 5470P
雙針計秒1/10秒精準顯示

純粹說1/10秒計時功能,當然算不上突破,這在很多年前已經出現;然而當你看到Patek Philippe今年推出的Ref. 5470P 1/10秒計時腕表,便不禁想,原來中軸計時秒針與1/10秒計時大秒針可以共存,1/10秒報時畫面竟能如此簡潔,更配上單按鈕計時系統,這功能組合還是首次見於Patek Philippe。

Ref. 5470P內置的CH 29-535 PS 1/10機芯,是以2009年面世的CH 29-535 PS機芯改裝而成,除了要把機芯擺頻由4Hz提升至5Hz,還要加添一組專門用於量度1/10秒計時的顯示系統,意即機芯擁有兩組計時秒裝置,而另一組就是原來的計秒及30分鐘瞬跳計時系統。

選擇以兩支中軸秒針顯示兩個計時結果,因為這樣可保持清晰的閱讀畫面,也符合一般人閱讀計時結果的習慣。表盤以兩支中軸秒針顯示計時秒數,紅針指示1/10秒,鍍銠指針為秒。秒針走一圈需時60秒,可配合圓點刻度圈讀取結果,紅色秒針比計時秒針走快5倍,每12秒環繞一圈,1/10秒刻度圈設於邊緣,以紅線分割出12等份,即每段紅線距離為一秒,每段細分十格,每個小格代表1/10秒,既有顏色相呼應,加上採用雙圈交錯編排,避免小格太密集引起誤讀,計時結果讀起來也很容易。表盤內還有一對副盤,左方顯示小秒,右方是瞬跳30分鐘計時盤。

這個易讀畫面背後依賴多項複雜系統的支持,整枚5470P便包含了品牌31項專利技術,當中7項是為了這枚腕表特別研發,技術涉及了能源、防震及穩定度等等。首先,帶動兩支中軸計時秒針會消耗更多機芯動力,於是品牌直接改良組件,縮減發條鼓芯軸直徑,增加主發條線圈數量;又特別以矽作為原料的Silinvar製作1/10秒計時秒針,使它比一般指針輕3.35倍,能量消耗頓減約一半,成功讓單一發條鼓的動力儲備達48小時。最後機芯在包括396枚部件,兼容兩組計時秒裝置下,仍能保持原來的29.6mm直徑,厚度只略增1.61mm至6.96mm。

動能以外,走時穩定是另一重點,尤其啟動計時後,快速行走的計時指針更易受震動影響。品牌特別以兩項專利裝置製作吸震系統,包括穩住離合器搖桿(Clutch Rocker)的吸震鈎件,以及特別為1/10秒計時裝置而設的撞擊消弰部件。又,正如開初所言,新機芯擺頻提升,為了確保效率,故選用Oscillomax組合,即包括Spiromax游絲、Pulsomax擒縱器及Gyromax,使每日最大誤差為-3/+2秒 。

Ref. 5470P內心複雜,但外表卻是一派從容。表殼直徑41mm,以鉑金製。藍色清漆表盤襯托白金立體寶璣數字時標,與1/10秒計時相關的刻度線、指針及文字都以紅色點綴。為了加強運動時計的美感,還選用小牛皮帶綴以凸面織物圖案,並以人手縫上紅色線,對比鮮明,又有活力。至於為甚麼是單按鈕而不是雙按鈕,因為在突破自我之餘,Patek Philippe仍希望腕表可保留傳統的外形風格。

Specification:
表殼:鉑金
直徑:41mm(厚13.68mm)
機芯:CH 29-535 PS 1/10手上鍊
功能:時、分、小秒、1/10秒計時
動力儲備:48小時
防水:30米
約售:380,000瑞郎


Bvlgari
Octo Finissimo Ultra
1.8毫米 打破纖薄紀錄

今年Octo Finissimo Ultra打破了最薄腕表紀錄,要數今年突破之作,又豈會不見其芳蹤。Octo Finissimo Ultra,由底蓋至藍寶石水晶表鏡,1.8mm厚,比香港一元硬幣還要薄,真的減到了極致。

要薄,就要減得其法,Bvlgari集合各路英雄:由品牌位於瑞士侏羅山谷與納沙泰爾的腕表工坊聯手組成多個技術團隊,再加上先進機芯開發專家Concepto,一同花了3年時間才研製成功。這枚最薄腕表,對品牌設計師、工程師與製表師而言,是接近從零出發的新研究。為了減薄,不單表殼及機芯,及至表帶及表扣的設計都要重新考慮;減薄的同時,還要顧慮腕表硬度及走時表現,實質限制甚多,但最終還是找到完美方案,研發出多項創新系統,並提出8項專利申請。

首先,他們讓Octo Finissimo的八角形表殼同時成為BVL 180機芯的一部分,以表背作夾板,直接裝嵌170枚零件於其中。雖然表殼直徑達40mm,但厚度才1.8mm,只得重新零件編排位置,並以水平裝嵌為主,由2:00的小時盤開始,順時針排列著分鐘盤、小秒盤、擒縱系統及發條鼓,它們之間還填充了連接的齒輪組。此外,他們還增加了零件的功能,部分零件可能要身兼四職,例如右方的時間盤除了顯示時間外,也用以固定其他零件配置。設計師還為發條鼓留下了一個很大的空間,好讓它能擁有長達50小時的動力儲備;機芯還設有全新的差速器齒輪機制,能在不影響輪系的情況下調整時間,纖薄之餘也保證走時表現。超薄造型會對固有的表殼結構帶來挑戰,例如無法使用傳統表冠,於是機芯改由一左一右兩個水平型螺旋鈕負責上鍊及時間設定。

多切面八角形表殼是Octo Finissimo的標誌造型,沿用一體式表耳及鏈帶,但為確保整體硬度,表殼中層、表圈、表耳、表背及夾板等均採用碳化鎢材質製成,此外,鈦金屬鏈帶的厚度僅是原版Octo Finissimo鏈帶的一半,摺疊式表扣亦經重新設計。

超薄設計就像把3D立體的腕表壓成2D平面,而Octo Finissimo Ultra發條鼓內棘輪上的QR Code,更把腕表由現實帶到虛擬。掃描QR Code後,將帶領擁有者走進專屬的數碼世界,瞭解腕表背後的設計理念及製作工藝。Octo Finissimo Ultra只限量生產十枚,每枚均有專屬的NFT藝術作品,它突破了厚度,同時也連結了實體與數碼世界。

Specification:
表殼:碳化鎢及鈦金屬
直徑:40mm(厚1.8mm)
機芯:BVL 180手上鍊
功能:時、分、小秒
動力儲備:50小時
防水:10米
限量:10枚
約售:400,000歐元


Grand Seiko
Kodo Constant-force Tourbillon SLGT003
恆定動力和陀飛輪 破天荒同軸同框

論創新論突破,Grand Seiko最新的Kodo Constant-force Tourbillon的確實至名歸,寫下品牌甚至表壇不少里程碑。

這枚超級大作最巴閉的地方,是史上首創將陀飛輪和恆定動力裝置同軸安裝的設計,其他同類作品,例如F.P. Journe Tourbillon Remontoir、IWC Constant-force Tourbillon等都是分隔異地的,只有Grand Seiko在同一個框架同一個軸心之內。數百年內,表匠為求保持動力傳輸穩定各出其謀,有的用芝麻鏈,有的就用恆定動力裝置,Grand Seiko採用了後者,以兩組平衡的發條鼓和彈簧,掌控能量一秒一動地釋放。因為Grand Seiko此表的陀飛輪和恆動裝置同軸擺放,毋須以任何齒輪和零件連接,動力更直接輸送至擺輪,避免動力流失,走時可更精準穩定。

Grand Seiko過往甚少涉獵高複雜功能,這次出手,直接跳過半複雜領域,造出近乎金字塔頂的超複雜型號。腕表的陀飛輪,更有拉冠停秒功能,而且這台Cal. 9ST1機芯擺頻高達4Hz,即每秒擺動8次,放眼所有機芯之中,或許只是普通標準,但以恆動力機芯來衡量,卻是目前最高擺頻的款式。

Kodo在日文中意指心跳,開宗明義告訴大家設計跟擺頻息息相關。話說兩年前,GS發布了一台T0 Constant-force Tourbillon機芯,亦即是如今Cal. 9ST1的前身。闊別兩年,機芯落戶腕表,東瀛精神著重嚴謹,品牌將T0機芯的340個零件逐一檢視修改,結果新機芯Cal. 9ST1比原型機芯T0更細小,更適合佩戴。而且,機芯經過長達48小時的6方位及3重溫度測試,是GS或業界慣常標準的兩倍時間,更會觀察腕表運行長達34天,確保機芯走時誤差低於每+5至-3秒。

腕表的直徑為43.8mm,表殼由鉑金及品牌獨門Brilliant Hard加硬鈦金屬製成,防水竟然高達100米,比不少超複雜表更勝一籌,是Seiko超凡的潛水造詣傳授給他們了嗎……配合鏤空表盤的緣故,表耳也特別呈鏤空形狀。其小牛皮帶亦相當創新,採用源於製造日本武士盔甲的傳統工藝,在表面以Urushi手工塗漆技術重覆上漆,塑造出獨特光澤紋理。

Specification:
表殼:鉑金及鈦金屬
直徑:43.8mm
機芯:Caliber 9ST1手上鍊
功能:時、分、陀飛輪、恆定動力
動力儲備:72小時
防水:100米
限量:20枚
約售:530,000歐元

Cartier
Masse Mysterieuse
飄浮機芯 無拘束左右擺

Masse Mysterieuse是Cartier近年最精采的一款腕表,它把品牌擅長的神秘機芯和鏤空設計融合,並帶到新高度,突破了一般人對神秘機芯的認知與想像。

神秘機芯是Cartier的拿手好戲,早於1912年已經登場,應用於Model A神秘鐘之中,座鐘彷彿沒有機芯與表盤,只有一對飄浮指針。這神秘設計後來也用於腕表,Cartier不單能讓指針飄浮,更曾讓陀飛輪懸起;但Masse Mysterieuse比它們都要突破,它不再隱藏,反而把整個機芯呈現在眼前,還能隨手腕的移動而左右擺動,機芯採用鏤空設計,清清楚楚驗明正身,飄浮的活動機芯及指針,這不是視覺與技術的突破又是甚麼?

Masse Mysterieuse採用43.5mm鉑金表殼,厚12.64mm,內置「懸空」的9801 MC自動機芯。表盤邊緣是一圈羅馬數字刻度及軌道式刻度圈,表盤中央則是全透明,可看到一對時、分針浮在正中,針軸穿過半圓形的鏤空擺陀,陀內藏滿機芯組件,包括發條鼓、齒輪組與擒縱系統。擺陀自由地左右擺動,不曾碰觸表殼及表盤,彷彿兩者毫無關連。

Specification:
表殼:鉑金
直徑:43.5mm(厚12.64mm)
機芯:9801 MC自動
功能:時、分
動力儲備:42小時
防水:30米
限量:30枚
約售:售價待詢

要做到飄浮機芯,背後是與神秘鐘相近的創作原理,就是利用透視轉盤。腕表之內共有6塊透明盤,除了表底蓋及表鏡,還有三塊旋轉盤:一塊時針盤,一塊分針盤,一塊連接著擺陀機芯,最後還有一塊固定盤用以連接藏在刻度圈內的固定齒輪組件,這意味著這個飄浮機芯是依靠多塊藍寶石水晶盤營造的漂亮視覺效果。

9801 MC自動機芯能擁有全新的結構與造型,秘密絕對不只6塊透明盤,神秘擺陀運用創新原理,才能確保平衡擺輪始終處於同一垂直位置,不受擺動影響;另外,為了避免擺陀影響時間顯示,機芯中央還設有借鑒自汽車製造業的高度精密差動系統。規格方面,機芯具4Hz擺頻及42小時動力儲備。

如此獨特的9801 MC自動機芯在Cartier製表工作坊內設計、研發及組裝,歷時近八年才告完成,品牌工匠前後製作了五版不同的模型,才能造出一款原型,另外也需製作兩款原型,才能完成最終的機芯,現時正申請專利,雖然沒有複雜功能,但卻比陀飛輪、萬年曆還要複雜。

Parmigiani
Tonda PF GMT Rattrapante
一齊行又得 分開行都得

去年,由Michel Parmigiani設計的Classic Tonda系列,迎來了行政總裁Guido Terreni主導的第一個變奏——Tonda PF。人家造運動表,都不是普通形狀,都是和簡單絕緣,偏偏Parmigiani哲學就是特立獨行,反而著墨簡約,粒狀Guilloche表盤只有棒形時標,最顯眼的細節,可能是不鏽鋼殼上的鉑金坑紋表圈,就此而已,原本字母較長的品牌名字,也縮寫為「PF」兩個英文字,藏身橢圓形輪廓之內。

新一代Tonda PF登場,替Parmigiani掙到了不少收視率;今年的Tonda PF GMT,意義更加深遠。表迷對Parmigiani的傳統印象,是機芯造得好,達到大師級水準,但好像欠缺了一點星味、一點創新個性。Tonda PF GMT是脫胎換骨的,史上首創將追針模式融入兩地時間,機械水平很高,概念也夠玩味。

事有湊巧,Parmigiani生產過的GMT,很多都不是省油的燈。追溯至大約1996年,由Michel Parmigiani親身拍板設計的Toric Memory Time GMT,份屬品牌早期作品之一,兩針布局的表盤,12:00位置開闢了一個數字視窗,那就是跳字模式的第二時區顯示。今天,品牌再度著墨破格GMT,不是情有獨鍾是甚麼?

Specification:
表殼:不鏽鋼(鉑金表圈)
直徑:40mm
機芯:PF051自動
功能:時、分、追針兩地時間
動力儲備:48小時
防水:60米
約售:$225,000

腕表跟去年Tonda PF首個習作 Micro-Rotor猶如孖生兄弟,表殼直徑同樣為40mm,只不過前者是藍面沒日期,後者是灰面加日期。要區分兩針款式和追針兩地時,從外觀上大概有兩項不同之處,其一在於表冠,GMT款式加設了同軸玫瑰金按鈕;其二可留意表殼8:00位置,GMT版本那裡備有一個水滴形按鈕。

腕表命名為GMT Rattrapante,意思就是具備兩地時間和追針的特色,平素宛如一枚兩針表。只消按下8:00方位的水滴形按鈕,縷通鍍銠銀色指針(local time)會以一小時為單位推進,這時便會露出下面相同形狀的同軸玫瑰金指針(home time),銀針跳進至當地時間,金針則留守原地,顯示原居地時間。

一旦旅遊或工幹歸來,再沒兩地時間的需要,按一下連接表冠的玫瑰金按鈕,兩根時針又會重新連體行走,原理和追針計時如出一轍。而且兩針合體的機制十分靈活,銀針順時針或逆時針追回金針也可,按兩針距離而定。

Text:Sherman Wong、Douglas Sung / Photos(Parmigiani):Kauzrambler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