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ral二十周年對談 | Trinity International Limited董事總經理 許芷茵:我們要適應如何去利用digital的同時,亦不能摒棄傳統

過去20年你最喜歡的腕表是哪一枚?為甚麼?

如果只能選一枚,我會選朗格的Lange 1。 我真的很喜歡這個品牌,亦與他們從2008年合作至今,我曾多次去參觀他們的表廠,那裡每一個人都非常專注,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而Lange 1不單是品牌重生後的第一枚iconic作品,而且其設計、比例都非常好,它不會很花巧,但就是會覺得它很漂亮。

我同時還被品牌背後的故事所感動,記得早年我在SIHH表展幫品牌接待香港及國內傳媒時,Walter Lange先生會靜悄悄進來房間,微微笑著坐在一旁,他雖然不懂我們的語言,但會想知道別人是如何去介紹自己的作品。我亦曾陪他一同做訪問。他說德語,翻譯說英文,我再翻譯成普通話,所以對於他的故事我了解得非常深。他說曾記得家裡小時候,因為父親與祖父都是當地名人,本身為德國做過許多事情,不僅僅是商人而已。當時會有些窮人在他們表廠門口徘徊,他便會取些食物給他們,這個場景一直縈繞在他心中。

18歲的Walter Lange被召入伍,但他認為打仗太過殘忍,不適合自己,後來受重傷才得以回到家鄉,可惜當時表廠已在戰爭中被炸毀。期後他去到西德的表廠打工,直至65歲退休後柏林圍牆倒下,由於掛念著家鄉的人民,他決定回到故鄉重建家族品牌。對Walter Lange而言,65歲之後的人生才是其事業的高峰,對我而言這極具啟發性。

過去20年,有沒有甚麼表你很想買但最終錯過了?

其實作為一名PR,我很感恩能有許多機會見到不同品牌的各款出色作品,亦是因為這樣,我覺得只要當下見過感受過,便已足夠開心,而並不需要擁有,一切隨緣。

環顧整個鐘表行業,這20年來有甚麼大事令你印象最深刻?

我本身是一個happy go easy的人,沒有甚麼事情可以讓我不開心,就算有煩心事,睡一晚第二天起床便會消氣了。但對於Baselworld的消失我是真的很傷感,因為這對我而言絕對是一件大事。我爸爸本身是從事鐘表生產行業,小時候我便發現父親每年都會出國一次,在那個年代,搭飛機出行並不普遍,而他參與的Baselworld則匯聚了全世界的鐘表買賣從業員,可見其重要性。故此,在我還是小孩子時,便已聽說過Basel這個地方。

到我開始從事相關的行業,並有機會去到這個城市,對於Baselworld的感情自然會更深刻。可惜,我們要在一個無法說再見的情況下與Baselworld訣別,如果能開一場道別派對,大家最後在這個城市相會一次再各分東西,該有多好。

在COVID之後,大家終於能在Geneva的Watches & Wonders中相見,但感覺與以往已經有了分別,但這個表展仍然非常有必要存在,我們亦更加珍惜大家可以與品牌相見、觀賞新表,感受氛圍的時機。

過去20年腕表品牌的宣傳活動或方針有何大轉變?

很老實說,我覺得近幾年我們公關的工作忙碌了很多很多,以往可能表展後起碼兩個月才會有新聞稿需要發布,隨著互聯網興起以及品牌推出產品的頻率有所改變後,我們現在差不多每個月都會有新表,如果品牌有需要我們兩星期便能籌辦一個event。媒體們的速度亦非常快,往往人還身處event場地,但網上已出了post。

以往品牌大多喜歡舉辦大型的派對或活動,現在雖然亦存有,但多了許多小型、較為cozy的賞表活動,媒體亦似乎很enjoy這種更能親身感受時計的機會。2023年疫情復常後品牌活動多了很多,但今年則感覺event數量回復正常,我認為這與經歷過COVID,大家的思維可能有所改變有關,因為在COVID期間不能有集體聚集,為了達到宣傳目的,我們舉辦了許個小型活動,有時甚至有一枚新表到港都急不及待招呼媒體來拍照,盡可能增加品牌曝光率。

其實在很多年前,瑞士鐘表品牌已經談及要建立好digital marketing,但當時香港的表迷仍較為著重人際關係,仍會去找自己相熟的sales買表,故此香港的digital marketing可能會發展得比較慢。但是世界不斷轉變,我們要適應如何去利用digital的同時,亦不能摒棄傳統。

對你而言,《Spiral》過去20年給你的印象是甚麼?未來你又希望《Spiral》為你帶來怎樣的改變或驚喜?

我是一個很喜歡文字的人,我會慢慢閱讀你們的雜誌,從第一個字到最後一個字都不會遺漏。

我覺得要做好一本鐘表雜誌,必須將以下三個要素融合起來:第一,作為傳媒你們想給大家看甚麼?第二,讀者會希望看到甚麼(包括social media)?第三,品牌想給你甚麼?以我本人作為例子,我希望能透過你們雜誌學到更多與鐘表相關的新知識,並且有更多人與表的故事,不一定是collector,可能是一位普通人本身只有三枚腕表,但為何是這三枚,背後的故事都可能很有趣。另外,亦可以是編輯本身對時計的看法,使文章不單只有資訊,而是更生活化,更具個人觀點會更加好。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