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ral二十周年對談 | WatchProfessor創辦人 Carson Chan:只有在「懂得」以後,人與腕表才會擦出火花

讓你印象最深刻的腕表是哪一枚?為甚麼?

近20年印象最深刻的一定是Richard Mille,這品牌腕表的出現改變了巿場,也令整個行業方向有很大轉變。他很巧妙地為自己捕捉到一個巿場定位,並且成功發展,造就了後來20年的各大獨立製表品牌。我敢說要多謝Richard Mille令到MB&F、Urwerk等類型腕表有一個更加活躍的生存空間。

作品當中最有印象的是RM008,一枚陀飛輪雙秒追針計時表,售400多萬,堪比一層樓,在那年代如此定價是極其瘋狂。

你認為過去20年來哪一項製表技術的發展及發明最重要?

隨著智能手機及智能腕表的出現與普及,腕表的精準度已變得不是一回事,這對機械表而言是一個很大的打擊。我深信至今已沒有多少人買表是為了得到精準時間,因為絕不可能比手機更準;然而數十年前的觀念可不是這樣,製表業的共同目標就是提升腕表精準度。

2001年,Ulysse Nardin推出製表史上第一枚矽游絲腕表,這是一個突破,因機芯不再受磁場影響,相對提高了精準度。20 年後的今天,我們已經可以用一個合理及相宜的價錢擁有一枚矽游絲腕表。但隨著時代改變,矽游絲於我而言,其意義不在精準,而是精神。若問現在還要否繼續追求精準?答案是必然的,但不是為了實用性,而是傳承數百年來的製表精神。

哪個品牌在過去20年的表現最出色?

我會選擇Grand Seiko。

日本的製表文化、態度及方向,與瑞士是完全不同,那不是誰好誰不好的比較,純粹是觀念不同。作為一個亞洲品牌,由精工旗下的一個系列,發展至獨立品牌,Grand Seiko在這20年的表現十分精采。無論是高複雜,還是普通三針機芯;不只是定價百萬的表款,還是基本的幾萬元型號,也能看到品牌從中所花的手工及心機。

環顧整個鐘表行業,這20年來有甚麼大事令你印象最深刻?

印象最深刻是2008年雷曼兄弟事件及金融海嘯,它令我第一次看到不鏽鋼Daytona能於表舖見到買到,那是2008年尾至09年頭,在很短的幾星期內發生。我在八十年代開始鍾意Daytona,它就像一個神話,經常聽到,卻從未看到,那時竟然能在舖內櫥窗看到,這對我來說是件大事。

第二就是最近的疫情。它首先是2020年帶來了一個恐慌性衝擊,然後是2021及22年的極端反彈,我相信往後在腕表行業也不會再看到景象。這段反彈期很短,但巿場很瘋狂,甚麼表款也可以炒,只要你掌握了天時地利人和,便可以利用這個反彈作跳板成功推出一個品牌或系列。及至2023年緩和,但這是正常的,因為瘋狂過後,巿場會自然調整,總不可能一直癲下去。

對表壇的下一個20年有何展望?

我希望見到一個有健全推廣方式的腕表行業,希望各大高級管理層明白到腕表的意義。

我再重申一次,腕表的功能性已經不是主菜,工藝、藝術才是,當人人已有手機看時間,那戴表究竟是為了甚麼?讓我以紅酒為例。飲紅酒不是為了解渴,而是圖享受;然而這對用家是有要求的,如果你不喜歡,幾萬元的紅酒也飲不出所以來,但如果喜歡,又懂得欣賞,飲紅酒便可以成為無價的享受。機械腕表有點往這方向走,開始在乎用家懂不懂。

用紅酒搭配甚麼食物也可以,無論是法國菜、pizza、朱古力也是可以的,只要你覺得適合;同樣地,你說買表就是用來炒賣,或只喜歡功能款,或是只買一萬元以下,也是沒有對錯,但我希望每一個喜歡表的人,也能知道自己喜歡的原因。

暫時巿場上沒甚麼人往這個方向談論,各大品牌都是用一個「我們是最勁」的方式宣傳,但「勁」是很抽象的,我認為他們更應該去推廣腕表背後的故事、意義及精神。

精神是很重要的。飲紅酒不能解渴,但能解愁,讓你開心,藝術品如畫、雕塑的意義也一樣。你不呼吸不喝水會死,但沒有藝術品、不戴表不會,它們不是必需品,但也有功能。就如風水師叫你在某個位置放幅畫檔煞,你去宜家花幾百元買張海報已足夠,何必花數十萬去買幅畫,這無關負擔得起,買得起不代表要買,更重要是你懂得那幅畫的意義;腕表也是一樣,只有在「懂得」以後,人與腕表才會擦出火花。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