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nstantin Chaykin | 1.65mm薄古鑠今 | ThinKing (附真表實拍)
薄表經常標榜自己有多薄,實際上到底「有幾咁薄」?目前市場上已公開發售購買得到的最纖薄機械表,是Bvlgari Octo Finissimo Ultra COSC,厚1.7mm;而眼前這枚出自俄羅斯表匠Konstantin Chaykin手筆的ThinKing概念表,身型再纖幼一點,只有1.65mm,放眼表壇無出其薄。

那就是了,1.65mm實際是怎樣的薄?形象化來說,它比一個香港一元硬幣更薄,後者的厚度約為1.83mm;假如跟一張八達通卡作對比,卡身約厚1mm,ThinKing比它亦厚不了多少,放進銀包其實也無不可⋯⋯
現在表壇鬥複雜的風氣稍稍收斂,反而纖薄競賽進行得如火如荼,發展時間軸大概如下:2018年Piaget Altiplano Ultimate Concept以2mm表殼打破機械表纖薄紀錄;然後Bvlgari於2022年以其人之薄還治其人之身,Octo Finissimo Ultra僅厚2mm;沒多久Richard Mille殺出1.75mm的UP-01 Ferrari程咬金,摘下最薄寶座;直至2024年,Bvlgari不服氣,以1.7mm的Octo Finissimo Ultra COSC重奪桂冠。

薄表競爭激烈,Bvlgari同樣威風不了多久,同年下旬Konstantin Chaykin ThinKing平地一聲薄,ThinKing Prototype 2又再贏了那一丁點的0.05mm,進化至如今的Final Prototype,至目前為止依然保住了全球最薄機械表的名銜。要強調一點,ThinKing薄是很薄,但尚屬概念表階段,仍未正式推出市場,他日真正投產,寶座才更實至名歸。

ThinKing參考了大部分超超超薄表的構造,40mm的鎳合金表殼,主要劃分為兩層結構,底蓋成為K.23-0機芯的載體,另外表面就是時間顯示。機芯最特別的地方是Konstantin Chaykin借鏡Richard Mille UP-01的做法,研發了一個非常纖薄的發條鼓,將棘爪和發條整合於發條鼓內;另外又改良了雙擺輪的構造,將傳統四層式的擒縱系統,減省至只有兩層的雙擺輪結構,一個擺輪連接擒縱叉,另一個則裝載著游絲。
K.23-0機芯的動力儲備約為32小時,可以透過特製鑰匙上鍊,也可外加一個名為由他們研發的PalanKing的外置表殼,即可對接表冠和自動上鍊系統,組合起來腕表仍然十分纖薄,約厚5.4mm。ThinKing的皮帶也不是一般皮帶,腕表過份纖薄其實受損風險不小,所以他們創製了一款能夠四両撥千斤的表帶,將表殼所承受的壓力轉移至表帶上的支撐部件和彈性嵌片,作為緩衝之用,減低表殼意外屈曲的風險。


腕表很薄,同時輕盈,不連表帶的話僅重13.3克,雖然及不上11.5克的Richard Mille RM27-05, 以及8.8克的Ming LW.01最輕巧腕表排行榜首兩位,但日常佩戴真的要留神別被大風刮走……
兼顧超薄、超輕與穩定性已很不容易,難得的是更要保存品牌設計基因,
ThinKing保留了Konstantin Chaykin簽名式的小丑模樣,小丑眼睛化身小時和分鐘顯示,下面的品牌標記猶如鼻子,而微笑狀的弧形嘴巴,原來是「Konstantin Chaykin」的英文全寫。

ThinKing
鎳合金表殼 / 直徑40mm(厚1.65mm) / 重量13.3克(不連表帶) / K.23-0手上鍊機芯 / 時、分 / 32小時動力儲備 / 鱷魚皮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