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磁表 治未病
自陀飛輪面世,腕表再無懼令蘋果墜地的地心吸力;到今日磁場肆虐,腕表長期處於受磁空間,自然慢慢頭暈身㷫影響走時,但表匠一樣有治病良方。
Abraham-Louis Breguet大師二百多年前發明了陀飛輪,他將擒縱系統放在陀飛輪框架內360度旋轉,這樣便能夠抵消地心吸力對垂直方位所帶來的誤差影響,解決了地心吸力對腕表走時的影響。今日,對抗地心引力的方法五花百門,如積家的多軸陀飛輪,Roger Dubuis的多軸擺輪,Tag Heuer的磁力擒縱等,好看也中用。
但因外在環境而影響走時的,不只是地心吸力,一帖陀飛輪藥方也不能治百病。如現代人有都市病,腕表也無可避免地隨我們的生活環境及習慣驟變而出現新毛病,就是「磁化」(magnetised)。來到廿一世紀,世界進入電子時代,電子儀器總有幾件在左右,所有帶電的東西又會產生磁場,磁場近乎無處不在無孔不入,令腕表受磁的機會大大提升。看看我們身邊的磁場:手提電話在連線4G上網約是14.5mG(1,000mG等於1gauss,兩者都是量度磁場強度的單位)、電腦屏幕約是20.6mG、以磁力控制開關的雪櫃櫃門,磁力約為78mG。強度看似不高,但經長年累月積聚下來,每天戴著腕表用電話上網數小時,足夠讓腕表磁化。
為甚麼磁場是腕表的天敵?我們在數月前已詳細說明,相信大家也知道機芯中含鐵質的部件例如游絲長期處於高強度的磁場下而受磁的話,輕則令精準度降低,重則停止運作。須知道走時的準確度是靠游絲一縮一放的動作控制,由金屬造成的游絲如果受磁化,便會變得緊靠,這樣一縮一放的行程便會縮短了,擺輪每小時的擺頻便會增加,結果令腕表會走快了。如果磁化的程度太嚴重,游絲更會黏在一起,令擺輪停止運作,機芯會就此停頓。
要「醫好」受磁的腕表,需放它在消磁機上消磁,但只要腕表一日暴露在磁場中,腕表一樣會繼續受磁。「磁化」漸漸成為腕表的慢性疾病,即使醫好了,隔一段時間又自動復發。
那麼要如何根治好呢?中醫的最高境界是「治未病」,防磁功能就是防患於未然,讓腕表先天免疫磁場的影響。腕表只要「防磁加身」,往後在飯桌上或在地鐵車廂內,即使數十部電話在你面前橫飛,你的腕表照樣處變不驚。
磁來有法擋
現今腕表防磁的路數主要有二。一是傳統的防磁方式:在表殼和機芯之間加入一個以軟鐵製成的內殼,利用軟鐵高傳導的特性來轉移磁場的輻射線,令磁場不能夠穿透內殼,達到保護機芯的效果。原理就像我們冬天穿厚衣一樣,缺點是腕表變得較大較厚,一般只能夠做到約1,000 gauss的防磁效果,當面對更強的磁場,尤其是長期穩定的電磁場,效用難免被打過折扣。
新方法則主要在物料上著手,機芯內的零件盡量用能夠抵禦磁場的合金製造,例如現時一般機芯都採用Nivarox(鈹、鉻、鐵、鎳、鈦)合金製造的游絲及用Glucydur合金(鈹、銅)製成的擺輪,相比以往用含鐵量高的金屬,這類合金抵抗磁場的能力已大為改善。近年不少品牌為了改善金屬部件的磨損和穩定性問題,開始用矽來製造擒縱系統,包括負責走時命脈的游絲,以根治磁化問題,因為矽是非金屬,不會對磁場有任何物理反應,而Omega便是採用矽製游絲的先鋒。
時代不會倒退,城市人的生活再離不開電子設備,刻下防磁功能未算是相當普及,但相信日後它的前途肯定一片光明。
OMEGASeamaster 300
要說防磁腕表,不得不先談Omega。品牌視防磁功能為明日之星,近年都將心神放在發展防磁表上,早於2008年便成功創製了完全不受磁影響的Si14矽游絲,去年更研發出防磁效能達15,000gauss的8508同軸機芯,率先應用於Seamaster Aqua Terra >15,000 gauss之上。其防磁效果能做到同類防磁腕表之最,箇中因由除了採用Si14矽製游絲,所有部件亦一律以不含鐵質的物料來製造,例如擺輪軸、擒縱叉等重要組件以防磁物料Nivagauss合金製造,擒縱系統中所採用的不鏽鋼片亦換上非磁性物質,而吸震器中的彈簧亦以不會受磁的無定形非晶體物料(amorphous material)製造等。如此一來,整個機芯本身就具備防磁效能,更沒有又厚又重的軟鐵包裹,腕表也可造得纖薄一點。
來到今年的男裝表新作中,隨你閉眼選一枚,都備有防磁功能。我們選擇介紹這枚Seamaster 300,除了具備15,000 gauss防磁的金剛之身,就是欣賞它標致的復古面孔。這款向1957年品牌首款達300米深防水效能的潛水表致敬的Seamaster 300,不但腕表名字跟足原型表款,就連整體造型也是原汁原味,同樣採用微拱型表鏡,更富vintage韻味。與50多年前的舊作相比,新Seamaster 300在物料的應用及造工的精細度上都青出於藍,例如以陶瓷製造的黑色表盤等特別經噴砂處理,並預先鏤空小時刻度,再以琺瑯技術填上充滿懷舊味道的微黃色Super-LumiNova夜光物料,令平面的表盤呈現出獨特的層次感。新表也保留了元祖腕表最搶眼的broad-arrow闊大箭頭形時針和鑽石形分針,而秒針則增加夜光指示,保證在水底也可清晰閱時。(約售$66,400)
Specification:直徑︰41mm表殼:鈦金屬機芯︰Master Co-Axial 8400G/8401G自動防磁:15,000gauss防水:300米
IWCPilot’s Watch Worldtimer
IWC是另一位造防磁表的先驅,默默發展腕表的防磁功能超過半個世紀。早在1948年,品牌推出的Schaffhausen Pilot’s Watch Mark 11便以軟鐵殼包裹機芯,以減輕飛機駕駛艙內的電子儀器對腕表的影響,自腕表推出以後,靠軟鐵殼抗磁的方法漸漸廣為應用,到今天仍是行之有效之法。而Ingenieur系列自1955年起也開始配備防磁功能,至1989年Ingenieur腕表更可抗磁達50,000A/m(約625gauss),近年更加強至80,000A/m(約1,000gauss),並擴展而其他系列如Pilot。這枚飛行表Pilot’s Watch Worldtimer便擁有防磁40,000 A/m(約500gauss)的體魄,配備世界時間及日期功能。
Specification:直徑︰45mm 表殼:不鏽鋼機芯︰30750自動防磁:500gauss防水:60米
RolexMilgauss
其實不少機芯都具備最基本的防磁效能,如ETA機芯便合乎ISO 764或DIN 8309國際防磁標準,就算直接暴露於約60gauss的磁場下,腕表都能保持每日誤差不多於正負30秒的準確度。不過這只是最基本的規格,未必能滿足一些特別的需求,所以早於1954年,勞力士便推出了專為經常穿梭磁場環境的工程師而設的Milgauss,防磁達1,000gauss,在當時來說差不多是所向披靡了。
繼2007年的Ref. 116400,今年推出的新Milgauss Ref. 116400GV換了藍面綠玻璃的新配搭,加上那支signature的鮮橙色閃電針令腕表更搶眼。腕表本身具有兩重防磁加護,第一重是以鐵磁合金製成防磁殼,將機芯牢牢包裹在蠔式表殼之內;第二重是從擒縱系統及平衡擺動組件著手,把它們統統改以鎳磷合金順磁性的物料製造,並以品牌專利的鈮鋯合金製成的藍色Parachrom游絲,不受磁場干擾之餘,即使面對溫度變化依然極為穩定。而腕表搭載自家的313型自動機芯亦獲COSC認證,防磁之餘,也穩守精準度的防線。(約售$61,600)
Specification:直徑︰40mm表殼:不鏽鋼機芯︰3131型自動防磁:15,000gauss防水:100米
Bremont MBII
傳統防磁手法通常用軟鐵保護殼阻隔磁場,以達至防磁效果。一般來說,腕表不能光明正大開個日期視窗,也不能採用藍寶石透明底蓋透視機芯運作,這樣才能明哲保「芯」,達至密封效果,但代價是犧牲了腕表的實用性及可觀性。這枚MBII的表殼採用傳統防磁手法,內有軟鐵殼保護機芯,卻設有日期視窗,防磁效能相信無可避免被削弱一點,這是實用性與防磁度的取捨了。腕表搭載的BE-36AE自動機芯獲COSC認證。(約售$37,870)
Specification:直徑︰43mm表殼:不鏽鋼機芯︰BE-36AE自動防磁:不詳防水:100米
PaneraiLuminor Submersible 1950 Amagnetic 3 Days Automatic PAM389
你只會在做運動時戴運動表,只在潛水時才佩戴潛水表嗎?不會吧,基本上我們日常生活也會把腕表戴上手的,不管是甚麼類型的腕表,所以這枚PAM389的防磁功能絕不是無用武之地。腕表一貫Submersible系列的碩大魁梧的外形,旋轉表圈以鈦金屬打造,特別鋪上一層黑漆而非陶瓷的物料,以啞色處理,出來的效果很理想,也跟以往的表圈顏色有更大的分別。主角的防磁功能達40,000A/m(約500gauss),比基本的防磁機芯高8倍之多,令腕表同時無懼強大的水壓與無形的磁場,真正硬漢子一名。(約售$93,700)
Specification:直徑︰47mm表殼:鈦金屬機芯︰P.9000自動防磁:約500gauss防水:300米
BallEngineer Hydrocarbon Spacemaster Orbital II
Ball這枚腕表只配備基本的4,800A/m防磁能力(約60gauss),或許防磁方面是稍為失色,但實用性方面則較為出色,如腕表設有品牌專利的防震裝置的Amortiser,令機芯可抵禦7,500G的撞擊,另備有計時、日期及GMT功能。其實品牌今年另有一枚防磁80,000 A/m的Engineer II Magneto S,可惜腕表仍未發售,我們未能借得腕表作測試。(約售$41,980)
Specification:直徑︰45mm表殼:不鏽鋼機芯︰RR1404自動防磁:約60gauss防水:1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