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Zenith製表廠 解開135機芯重生之謎

在過去半世紀,要數Zenith代表作,必然是El Primero高頻計時機芯,它衍生的機芯及表款之多,步步引領品牌走到今天的位置。然而,Zenith不再讓計時表專美了,花盡心力讓傳奇的135機芯重生,在160周年的大日子駕著全新G.F.J.腕表登場。若要了解這位新成員,還有甚麼比走入製表腹地更好?

Watches and Wonders表展舉行之前,獲Zenith之邀前往位於瑞士Le Locle的製表廠,參與以「135機芯」為主題的表廠之旅,機芯的輝煌背景、新機芯的改良變化、造型設計,一一由專人解說,甚至機芯因何名為135、如何強化動力與精準度、為甚麼選貴金屬而非鋼或鈦,統統都有答案。由今天開始,大家會記得Zenith不單有高頻El Primero,還有慢擺135,奇妙是不論快慢,結果也是導向精準。

Zenith創辦人Georges Favre-Jacot
1880年代的Zenith製表廠
首間瑞士製表廠

了解135機芯前,有必要先了解Zenith製表廠。製表廠位於Neuchâtel地區的Le Locle小鎮,瑞士製表重鎮之一。有多「重」呢?就是你站在表廠大門前,望向右方會見到Tudor及Kenissi的廠房,隔一條馬路能找到Chronode SA,再走遠一點,還有Audemars Piguet、Montblanc及Ulysse Nardin。Zenith更可以說是開「鎮」功臣之一,因為Zenith製表廠就是製表史上的首間製表廠,影響深遠。

對,我們今天要參觀的正正就是這座位於Rue des Billodes的百年建築。事實上,Zenith一直以此為總部,沒有離開過,製表廠當然經過修葺,並加入現代設施,如在建築物天台設置太陽能板,但整體維持原來模樣,內裡仍然掌控了Zenith機芯及腕表的整個設計、生產及組裝流程。Zenith產品總監Romain Marietta指出Zenith「自製」程度達到九成半,只有少量組件未能自行製作,包括藍寶石水晶及鱷魚皮帶。

Calibre 135之旅

既然是135機芯之旅,自然由了解機芯背景開始,地點就是一個展示了多件品牌歷史時計的「小型博物館」,若要我為這裡定下主題,那就是「Georges Favre-Jacot對精準度的不懈追求」。

為了體現機芯的精湛水平,Zenith自1897年開始參加由天文台舉辦的計時競賽,合共摘下了2,333項精密計時大獎,成為史上獲獎最多的製表品牌。在1900年的巴黎博覽會上更獲頒大獎,以表揚其製表技術和美學方面的優秀表現。

Zenith在過去奪得無數計時競賽獎項
1900年的巴黎博覽會上獲得大獎的天文台時計
135-O機芯連續五年獲得天文台腕表一等獎

Zenith派出過無數機芯參賽,最傑出選手莫過於135機芯。二十世紀中葉,Zenith研發出135機芯,並以此為基礎研發出135-O機芯,它不會裝配表殼在巿場發售,是專門為競賽而生,故系統結構比一般135機芯更精密嚴謹。它亦不負所望,獲得超過235個計時獎項,在1950至1954年間甚至連續五次在納沙泰爾天文台腕表類別中獲得一等獎,成績所向披靡。

五十年代的135機芯及腕表

內置經修復135-O機芯,Zenith與Kari Voutilainen和Phillips共同推出的鉑金腕表。

如此輝煌的成就,解釋了為何Zenith選擇讓135機芯重生。這項重生計劃在2020年末展開,在研發期間,品牌於2022年與Kari Voutilainen和Phillips共同推出採用135-O機芯的獨家表款,一共十枚古董135-O機芯,由Kari Voutilainen大師修復,配上鉑金表殼、黑色表盤,頓時引起無數收藏家注意,其時還有第11枚,配搭三文魚面,為慈善拍賣而製的孤品,最終以315,000瑞郎成交。相信不會再有第12枚了,但不要緊,因為在2025年,135-O手上鍊機芯已以現代模式重生。

傳統與現代的技術平衡

看完歷史,也是時候看看最新的135機芯,我們來到技術部門,由技術總監親自解開機芯重生之術。

135機芯之名來自其尺寸規格:直徑13法分(約30mm),厚5mm,這是當年納沙泰爾天文台測試中腕表類別競賽允許的最大尺寸;但現在「135」代表的已不再是規格,而是Zenith的技術傳奇,要讓傳奇以非復刻方式重生,有效地融合傳統與當代科技絕對是一項不簡單的任務。

最新的135手上鍊機芯
五十年代的135機芯
135-O機芯
135機芯的手繪創作圖紙

技術人員首先以當年的創作圖紙為參考,思考著能保留多少又能改動多少。試想60年前的製表工具及物料特性,與今天所用的已截然不同,過去不少工序以人手完成,現在則有3D模擬系統及CNC機器協助,加上巿場對機芯規格要求亦有不同,機芯動力、精準度及物料等皆要重新考量。

就成品所見,新135機芯保留了很多基本元素,例如手上鍊、2.5Hz慢擺,雙箭頭形調節器、小三針功能,6:00位小秒盤等。與此同時,動力儲備增加了80%至72小時,機芯取得COSC認證之餘,精準度提升至每天正負兩秒的誤差,這兩大改進便牽涉了組件結構。

135的擺輪(左)比El Primero機芯的擺輪(右)大得多
135機芯的零件

為了提升動力,發條鼓必須重新設計,內裡發條長達600mm,捲縮於12mm的發條鼓中,扭力、功率和慣性之間經重新計算以達平衡,實際上其動力可至88小時,但只取了最穩定的72小時。此外,𠜎削機器的進步使零件切割更精準,加上新的輪系設計,成功減少動力流失,現在由發條鼓至擒縱系統只損耗約10%的動能,以前可能達兩、三成。

保持2.5Hz擺頻是另一重點,低頻擒縱必須搭配大型擺輪,El Primero高頻機芯的擺輪與135的擺輪大小差別極大,兩者慣性更相差9倍,大型擺輪明顯可增強穩定性。另外,擺輪物料也有不同,過去使用雙合金擺輪,現在已轉用成份主要是鈹及銅的合金,不用再為了溫差補償而切割成兩半。除了擺輪,其他機芯物料亦隨時代變化,如使用無鉛黃銅和其他現代材料,這些都能增強機芯的耐用性及環保性。

其他改進還包括增設減震器、加入停秒功能、提升防磁效能等,機芯修飾也比昔日精緻得多。135機芯完成組裝後,還要進行數周的不同測試,包括動態平衡及停秒測試等,確保最終產品符合最高標準。

假若El Primero計時機芯也能衍生出不同機芯,那麼135機芯是否也能「變身」?答案是可以的。他們表示只要加入額外模組便能演變為功能機芯,然而這會減少動力儲備、增加厚度,甚至可能影響精準度,雖然他們不排除任何可能,但現在還是專注於目前,維護135機芯的核心價值才是最重要。

由內至外的精髓呈現

135是基礎款手上鍊機芯,但它的前世今生也著實不簡單,為了向這份獨一無二的傳統致敬,Zenith設計了一款萃取其精髓的全新腕表,並以創辦人之名——G.F.J.——為名,彰顯系列的地位。我們也到了設計部門一探腕表的誕生過程。

設計室解釋創作一枚三針表其實十分困難,因為它沒有計時盤及日曆,一切就是由白紙開始,就像在茫茫中尋找創作方向,最終他們從窗外的建築找到答案——把Zenith表廠獨特的紅色和白色磚塊外牆融入設計,表盤邊緣刻度圈是以人手打磨的「磚塊」麥穗紋飾,但這樣並不足夠,於是他們咨詢機芯工程師能否把相同的「磚塊」麥穗紋刻於機芯,結果這飾紋就成為了腕表的最大特色。說話不是每棟表廠建築都有紅色和白色磚塊,該建築是位於較後的位置,若站在磚塊外牆下,正好能遠眺山坡上的一所白色房子,那就是當年Georges Favre-Jacot的大宅,表廠所用的磚塊與興建那所房子的相同。

表盤分作三個部分,一是「磚塊紋」刻度圈,圈上還飾有金珠刻度呼應復古腕表設計,二是深藍色青金石盤,三是珍珠貝母小秒盤。加入半寶石是為了讓腕表更具價值,選用半寶石意味每一塊表盤也不同,例如青金石,有些是整塊藍色,品牌所用的是帶有金色黃鐵礦斑點,能令人聯想到星空,然而每枚腕表的星空也不會一樣。

當決定了表盤及機芯等,接下來的重點就是表殼,重點之一是避免殼身太厚,有此顧慮出於機芯尺寸偏大,而且採用了較厚的半寶石表盤。最終表殼能定於恰好的10.5mm,因設計師們略施小計,使表盤邊緣向下沉,分針末端同樣往下微彎。

G.F.J.的創作模型

表盤分作三個部分,一是「磚塊紋」刻度圈,圈上還飾有金珠刻度呼應復古腕表設計,二是深藍色青金石盤,三是珍珠貝母小秒盤。加入半寶石是為了讓腕表更具價值,選用半寶石意味每一塊表盤也不同,例如青金石,有些是整塊藍色,品牌所用的是帶有金色黃鐵礦斑點,能令人聯想到星空,然而每枚腕表的星空也不會一樣。

當決定了表盤及機芯等,接下來的重點就是表殼,重點之一是避免殼身太厚,有此顧慮出於機芯尺寸偏大,而且採用了較厚的半寶石表盤。最終表殼能定於恰好的10.5mm,因設計師們略施小計,使表盤邊緣向下沉,分針末端同樣往下微彎。

G.F.J.的表殼原型,前方設計未獲採用,而是選擇了中間配階級式表耳的造型。

機芯是傳統與現代的結合,故他們也希望表殼有古典美之餘也具現代感,於是設計出階級式表耳,並把表冠微微內陷入殼側,然而這也成為了「製作」的惡夢,因為表殼以鉑金製,加工堅硬的鉑金絕對是巨大挑戰;這還未完,因為他們還設計了鉑金鏈帶,鏈節參照了磚塊設計,可以想像其打磨有多艱難,但亦因為這種鉑金工藝鏈帶十分罕見,故有助提升腕表的價值,只是為顧及需求及製作的平衡,鏈帶款是按訂單製作的。

鏈帶飾有「磚塊」飾紋

選擇鉑金表為G.F.J.系列首作,除了突顯其珍貴,也有其他實際理由。Romain Marietta表示G.F.J.定位於高階系列,因為它所用的135機芯的生產及打磨都比一般機芯複雜,一年大約只能生產三至四百枚,在這情況下,他們沒有理由把機芯下放至鋼款,這會增加需求,表廠根本不可能滿足得到。所以更埋想的做法是讓機芯配搭珍貴的物料,使機芯與腕表都達到相應的價值。

135機芯及G.F.J.系列的誕生,是製表廠各部門的努力。無論是哪個部門,也表示全賴Zenith能主控整個創作及生產流程,當工程師、製表師、設計師都在同一屋簷下,他們便能夠緊密聯繫,遇上甚麼問題也能快速找到相應部門查問,使整個創作流程更具效率。如果是外判或外購,很多設計及想法也無法得到驗證及測試,結果就會不一樣了。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