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奇百趣

地球是圓形,波也是圓形,但表不一定是圓的,它可以是奇形怪狀,甚至連功能和顯示也千奇百趣。在腕表身上你不一定找到指針,就算有指針也不一定會順時針方向走;明明看到是10:45,對不起,其實是10:15;都過了一小時,但指針好像沒有怎樣移動過,很奇怪吧。世界這麼大,奇特趣事當然多,但原來在腕表身上也有不少。

地球是圓形,波也是圓形,但表不一定是圓的,它可以是奇形怪狀,甚至連功能和顯示也千奇百趣。在腕表身上你不一定找到指針,就算有指針也不一定會順時針方向走;明明看到是10:45,對不起,其實是10:15;都過了一小時,但指針好像沒有怎樣移動過,很奇怪吧。世界這麼大,奇特趣事當然多,但原來在腕表身上也有不少。
Chanel
J12 Tourbillon Retrograde Mysterieuse


它看起來一點也不奇怪,也沒有令人感到mysterious的地方,正常過正常。但每當分針走到十分鐘的位置,奇怪的事情便開始發生了。按道理分針應該會繼續向前走,但這支分針竟然是向後行的,由「2」的位置一直倒後走到「4」,去到20分鐘的位置才變回正常,以順時針方向繼續若無其事地向前走。究竟這十分鐘內發生了甚麼事?


原來一切在於那顆棲身在3:00位置的大表冠。故事的開端是Chanel趁著J12誕生十周年的大日子,希望造一枚理想中的圓形複雜表。他們將這個想法跟APRP的Papi團隊研究,最後大家一致決定表冠無得留低。但問題是將它安置在哪裡呢?移到表底,上鍊時會很不方便,似乎放在表面最好,加上從來沒有人試過,也算夠創意。但表冠放在表盤又未免阻手阻腳,令分針無法前進。無法向前行嗎?那就倒後行吧,兜一個圈走到表冠的另一邊便可以再繼續向前走囉。


到了這裡另一個問題又出現了。分針掉頭走是會混淆視聽的,於是他們改用了數字顯示。在6:00位置設弄一個放大鏡,顯示出11至19分鐘的數字。平時這個十分鐘轉碟無須工作,放大鏡內也看不見數字,只有在十至二十分鐘分針思想紊亂期間它才會出場。所以見到指針指著10:45,別信以為真呀,看看放大鏡,其實只是10:15。(分針每一分鐘會倒後走五分鐘,十分鐘剛好翻轉頭走了五十分鐘,去到「20」分鐘的位置)
雖然戲法只是短短十分鐘,但在這段期間內要令分針在倒後行之際仍然推動時間正確運行,同時兼顧指針和數字顯示兩組運作,背後需要花不少時間研究及設計。


除了神奇十分鐘,它還有很多厲害的地方。首先它是一枚十日鍊的陀飛輪,動力儲備顯示設於11:30位置。其次是擁有隱形的function selector,拉出表冠之後,按著表圈上1:30位置的那顆ceramic(原來是按掣來的),聽到畉嚓一聲之後,便可以調校時間;按4:30位置,則進入手動上鍊模式。表冠的設計也別樹一幟,直立式開關,輕輕一按便會整個彈起,它的四周用Clous-de-Paris釘紋打造,方便我們拿捏上鍊。十日鍊足足要上五十圈才能上滿,可不是易事,所以腕表另附有工具幫忙。黑陶瓷配白金或黃金各很量十枚,售約一百九十四萬。

Harry Winston
Opus X


來到第十枚了,Opus這個計劃已先後跟十位不同的表匠合作過,十年來幾乎每一枚都扭盡六壬,務求用前所未見的創新設計將時間顯示出來,今年也不例外。表盤上一共有三個圓盤,各司其職,分別顯示小時、分鐘和秒鐘。驟眼看以為沒甚麼特別,用轉碟來顯示時間,不少品牌都試過。看清楚,原來不是轉碟來的,時、分、秒都是用黃色指針操作的顯示盤。它們連同附有一個黃色箭頭的Harry Winston徽號會一起沿著表盤轉動,仿如遊樂場內的旋轉咖啡杯,只是它不會像咖啡杯那樣轉到頭都暈,一天才轉一圈。有時小時盤和分鐘盤會上下各據一方,有時又會左右並列,一天裡不斷移形換影。但奇就奇在無論他們怎樣轉,轉盤上的12時和60分鐘永遠保持在正北方的位置,HW的徽號也能保持挺直。原來整組顯示盤一起轉的同時,顯示盤又會逐少逐少以返向方向轉動,所以不會轉到亂晒籠。


這個又自轉同時又能公轉的設計出自表匠Jean-Francois Mojon的手筆。讀微機械工程和微技術的他曾在Swatch集團及IWC造過研究及機芯研發的工作,2005年開設自己的公司專門研發複雜機芯。今次跟Harry Winston合作,他將太陽系裡行星運轉的規律濃縮到腕表裡。機芯內有一個太陽齒輪和三個衛星齒輪,時、分、秒盤分別裝在這三個獨立的衛星齒輪上,然後它們一起繞著太陽齒輪旋轉,整個設計可以說是star wheel系統的變奏。機芯擁有72小時動力,儲備顯示設於表底。它的直線式顯示也相當有趣,又是用一個衛星齒輪,上面飾有一個紅點,當衛星齒輪沿著外圍身形大一倍的表冠齒輪「碌」到另一邊,紅點就自然會由一端直線地移至另一端。這個懂得轉的有趣設計,數量只有100枚,你會給幾多個趣?

Thomas Prescher
Mysterious Automatic Double Axis Tourbillon


表展前看過相片,已經被它的神秘色彩吸引著,想不到真品比官方照更叫人著迷。它名為mysterious,主要是長方形的表殼內竟然空空如也,只有幾項顯示,上面是小時和分鐘的滾輪,球體是立體月相;下方是月份和日期;至於在中間好像懸掛在空氣之中的,是Thomas Prescher最擅長造的雙軸陀飛輪。就這樣而已,所有機芯零件、齒輪全部都失蹤,一律埋藏在表殼兩邊。


Thomas Prescher一向都喜歡造多軸陀飛輪,並且將陀飛輪營造出懸浮半空的感覺,但效果都不及這次震撼。之前只是棲身表盤一角,現在企正中央造主角,連表盤也沒有,只靠一支stem懸牽一線,看見也覺得危危乎,但偏偏又覺得這樣才最好看。它可不是一般雙軸陀飛輪,還具備掹動力裝置,能夠將穩定的動力送到陀飛輪上的擒縱系統,腕表會更加準確。不過這一點是看不到的,我們見到的都只是新穎的細節。你以為表盤下方只是日曆顯示嗎?其實它是自動上鍊轉陀,會前後轉來轉去,而任憑你怎樣轉,有日曆那邊總會向上,好像以前船上用的座鐘,無論怎樣晃來晃表面都是向上一樣,所以即使將腕表向上向下把玩甚至翻轉,任何一個角度也能夠看見日曆。表殼兩旁都有設置表冠,一顆用來上鍊,另一顆調校時間,兼顧到平衡對稱的美感。這麼多年來,這枚算是Thomas Prescher最迷人的作品。

Tag Heuer
Grand Carrera PendulumConcept Watch


顛覆傳統動力輸送概念,用傳動帶代替齒輪來傳送動力的Monaco V4才大功告成正式投產,Tag Heuer立即又有另一枚概念表出籠。它的奇趣之處是身為一枚機械表,竟然是沒有游絲的,比起用傳動帶取代齒輪的概念更叫人嘖嘖稱奇。


自從1675年Christiaan Huygens發明游絲以來,擺輪和游絲系統一直是機械腕表的心臟。由於螺旋形的游絲是由金屬造成,長久以來它都受三個問題困擾:重力會破壞其幾何形狀;溫度會令它冷縮熱脹;其重量中心點和本身中軸點之間會出現偏差。幾百年來一代又一代的表匠都希望透過不同的技術和物料(例如用矽來造游絲)改善這些影響腕表準確度的問題,進步是有的,但問題始終無法根治。Tag Heuer今次可以說是從治本的角度出發,索性不用游絲,用磁石來代替,用四片高性能的磁石組成磁場,產生擺輪擺動所必須要的線性反作用扭力,簡而言之是由磁場的力量來驅動擺輪。它的好處是不費動力便能提供高速頻率,大概是每小時43,200次(即6Hz),而且不受重力影響,也沒有機芯頻率衰耗的現象,更沒有質量的影響。四片磁石所產生的磁場足以維持幾十年。這個虛擬磁性游絲是品牌跟瑞士聯邦技術院微技術研究所花了五年時間一同研究的成果,將會由Grand Carrera來演繹,並且是一枚陀飛輪。沒有游絲的擺輪會隨著陀飛輪框架出現在表盤8:00位置。


虛擬磁性游絲至今仍是概念研究的階段,如前述它擁有比真正游絲優勝之處,無奈磁石一樣會受溫度影響,這亦是Tag Heuer下一步要面對的問題。他們現正嘗試找出跟現在普通用來製造游絲的Invar-elinvar合金特性相似的磁石。解決了這個問題,沒有游絲的擺輪便能夠真正成為機械表發展史上一項重要的新革命。

Jean Dunand
Palace


Jean Dunand是獨立製表大師Christophe Claret跟Thierry Oulevay於2003年創辦,每一枚作品都不甘於只有複雜,會極其所能用嶄新的方式演繹出來。Shabaka三問即跳萬年曆用滾筒來顯示時間和日曆;Tourbillon Orbital的陀飛輪會在表盤上遊走。最新的Palace叫做不算太新奇,但相比一般複雜表,它的觀賞性仍然很高。整枚腕表是將1880-1930年Art Deco期間最美好的事物記錄下來。這五十年除了是Art Deco芳華正茂的年代(兩位創辦人最喜歡這個時期的藝術風格,Jean Dunand就是Art Deco時代瑞士一位著名lacquer artist的名字),也是西方文化和工業發展最快的時期,電力、收音機、戲院、摩天大廈、腕表、工業革命、汽車以至飛機,還有艾菲爾鐵塔也是在這個時期出現的。


Palace展現的便是以上這些元素。表盤和表殼四周的圖案是從艾菲爾鐵塔身上而來,特別是表殼四周的設計,跟鐵塔的底部同出一轍;表盤上那兩個十分搶眼的紅色指示牌,沿著一個長橢圓形的顯示盤運行,這個形狀是模仿經典的Milwaukee Mile賽車道而建的,一邊用來顯示72小時動力儲備,另一邊是用retrograde方式運行的GMT顯示,當單向的箭頭由上方慢慢走到底處時,會立即逆跳回頂部,同時箭頭會極速旋轉180度指向另一邊刻度。在12:00位置的30分鐘透明顯示盤下,可以見到一條類似chain的物體,那是上鍊裝置的一部份,彷似昔日英國Vincent電單車的車鏈。表殼兩側的水晶鏡內可以看到模仿建築結構的機芯構造,基板是由十條細小的支柱支撐。整個機芯要容納這麼多部份,又有陀飛輪,又monopush計時,又有72小時動力儲備,零件也有七百件, 38mm x 36mm的尺碼算是預期之內,裝進鈦金屬表殼裡,變成48mm x 49mm。大是大了一些,不過unique而又厲害的表,通常身形都是很有份量的,定價也一樣,大約三百萬。

Hublot
Confrerie Horlogere Hublot


這枚腕表無論是外形還是表盤設計,任何人看完都難以忘懷,所以你或許會有印象我們也曾經介紹過。它是由BNB Concept創辦人Mathias Buttet挑選公司內幾位年輕表匠組成的團隊Confrerie Horlogere合力研製。造甚麼表,配備甚麼功能,如何天馬行空全由他們自由發揮,整個project的目的就是鼓勵創意。很可惜BNB Concept今年一月宣布破產,現時公司的資產,包括表匠和機器一律由Hublot 接收了,Mathias Buttet也轉歸Hublot的懷抱,更令人慶幸的是Confrerie Horlogere這個計劃也可以留低,Hublot仍然會繼續發展這個匯集創意的系列。在表展裡率先見到的便是這枚換上了Hublot徵號和鑲了鑽石的有趣設計。


腕表原先叫做La Clef de Temps時間之鑰,最先於去年的Only Watch拍賣裡亮相。夠膽公告天下掌管時間之鑰匙,是因為腕表的確可以調控時間的快慢,想快一些或慢一些完全悉隨專便。表盤的左上角是掌控時間快慢的關鍵。用9 :00位置的表冠選擇「1/2」,時間會變慢一倍,明明已經過了一小時,但表盤上的分針只是行了半個圈。調校到「x 2」,時間便會走快一倍,實際上只是三十分鐘,但分針已走了一圈。這個可以快或慢一倍的設計,當然只是一個遊戲,給我們用來調劑生活上的壓力,無論怎樣玩,始終都要返回現實的。選擇中間代表正常的模式,時分盤便會重新指示正確的時間。除了能夠跟時間玩遊戲,它還具備三日鍊顯示和逆跳秒針功能,另外還有一個直立式陀飛輪在表殼6 :00位置。整個手上鍊機芯由364塊零件組成,寶石也有47顆。機芯經過鏤通之後還飾上細緻圖案。戴著這樣一枚別開生面的腕表,要有心理準備隨時隨地要向人講解箇中奧妙。

Christrophe Claret
DualTow Night Eagle


經常為他人作嫁衣裳打造各類型複雜腕表的Christophe Claret,閒時(意思是每十年)也會自己露兩手。造慣複雜表的他,三問、陀飛輪樣樣都手到拿來,打正自家旗號,複雜得來必須與眾不同,夠新穎有創意才叫有意思。去年為了紀念公司成立二十年而造的DualTow,便用了一個嶄新的方式來顯示時間,亦即表面上最搶眼的地方:兩行白底黑色數字。左邊是小時,右邊是分鐘,它的運作方式像工廠裡的輸送帶那樣,會緩緩地向下轉。去年現身的時候是用一個外形如音叉的固定設計標示時間,現在轉了新款式,配合今年用隱形戰機做主題,用三塊形狀似一對飛機翼的顏色sapphire搭橋橫跨表面,輸送帶上的數字出現在中間沒有被顏色sapphire遮蓋的部份,便是當下的時間了。小時數字換了新字體,兩條輸送帶亦仿照機翼造型微微外向傾斜,有白底黑字和黑底灰字兩種選擇。續集很多時都難以勝過第一集,Night Eagle則是例外,它比去年的設計更加精彩。


整枚腕表除了那兩行數字之外,在那個T字形的機械布局裡也有很多玩意,當中最無「驚喜」的算是6:00位置的陀飛輪。自已造又好,替別人造的也好,陀飛輪都只是基礎,問題只是在陀飛輪之上再加些甚麼。DualTow附加的是計時,當然出自Christophe Claret手筆的計時並不是一般計時這麼簡單,那是一個會發聲的計時系統。無論你按啟動、停止還是歸零,它都會同時敲響簧條,發出清脆的「叮」一聲。有得聽之餘,還煞是好看的。操縱計時功能的「大腦」column wheel安放在正中12:00位置,兩個累計盤置於左右兩側,表盤正中央是計時秒針。負責不同工作的幾支制動桿從column wheel四周伸延出來,活像張牙舞爪的八爪魚,按下計時按鈕,更可更欣賞各個爪如何移形換影地工作。平時計時功能多數只是用來玩的,現在又有得聽又有得看,要選娛樂性最豐富的計時表,非它莫屬。

Urwerk
UR-103T Mexican Fireleg


Urwerk從第一天開始造表,他們已經採用類似星形輪star wheel的概念再改良,創出了日內瓦十字輪Geneva Cross的機制,讓小時數字同時身兼分鐘顯示的角色。最初是將小時數字分別放在兩個轉碟上,沿著180度半圓環的表盤上轉動,後來變成四個轉碟,再後來轉碟甚至變成骰仔,經過Opus計劃後一炮而紅。不過無論怎樣變,道理亦是一樣,將12個小時數字輪流在不足180度的分鐘刻度上略過。當一個小時數字由右邊0分鐘走到左邊60分鐘之後,在另一個小時轉碟上的下一個數字便會緊接出場,接力顯示下一個六十分鐘。每個小時數字都緊貼著分鐘刻度,閱讀時間其實十分容易,比傳統的兩針設計一點也不遜色。


今年的Mexican Fireleg,是UR103的新款式,原來的表殼是T字形的,整個機芯裝置有接近一半的位置被遮擋著,四個小時轉碟只看到兩個,另外兩個長期半遮半掩。現在終於大解放,帶動四個小時轉碟轉來轉去的整個十字架機制一覽無遺,可以更清楚看到剛剛返回後台的小時轉碟幾時再靜靜自轉,準備三小時之後再次出場。今次他們替全黑色的造型配上橙色的夜光數字和刻度,十字架機制上也塗上夜光,增加實用程度。別只顧看表盤,表底也有顯示,還一共有三個之多。一個是十五分鐘顯示,一個是小秒針,弧形窗則是動力儲備顯示。最精彩的小時和分鐘表演放在前面,有用但又不是太常用的就放在表底,那是他們從古代航海鐘身上得到的啟發。時間顯示精彩,經鋁、鈦及氮化物處理的鋼殼造型獨特,黑橙色的配搭搶眼,又前衛又奇趣,限量六十枚,是品牌103系列光榮引退之前的最後一個紀念。

Maitres Du Temps
Chapter One Round

Maitres Du Temps是在美國從事鐘表代理的Steven Holtzman創辦,找來幾位製表大師合力炮製腕表,拍檔有Roger Dubuis、Christophe Claret及Peter Speake-Marin。每一位都是經驗豐富的大師級人馬,由他們創製出來的結晶品,自非平凡之作。Chapter 1是他們的第一號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不是它的複雜功能,而是表盤上下方的兩個滾筒顯示,上面那個是月相,下方是星期。這樣又大又清楚的星期顯示很難在其他腕表身上找得到。滾筒設計近年好像愈來愈多,前面Thomas Prescher的啞鈴時間顯示是一例,Christophe Claret的DualTow身上的輸送帶是類似的變奏。事實上Chapter One是Christophe Claret有份研製,此君近年最喜歡的玩意就是滾筒顯示,他跟人合作的品牌Jean Dunand,其Shabaka的星期、月份和日曆顯示便一律以滾筒上場。

也許兩個滾筒風頭太大,幾乎忘記了它是一枚配備幾項複雜功能的complication,除了有陀飛輪,還配備單按掣計時以及double retrograde,右邊是逆跳日期,左邊逆跳GMT顯示,60分鐘累計盤設於12:00位置。它初登場的時候是長方形設計,今年換了一個新形象,中間的表殼部份變成圓形。變身後的它好像更好看,多了弧形的線條,令上下方的滾筒顯示更加突出,不過身形就比較大,62mm x 59mm,厚度也有22mm。有這麼多複雜功能,又要推動上下兩個長形滾筒,身形龐大都算理由充份,而且有易用搭夠,表殼旁有四個按掣,分別用來調校上下兩個滾筒、日曆和第二時區時間。跟之前的長方形版一樣,只造11枚。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