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Lange & Söhne 一切從1815開始
潮流興「斷捨離」,但在這個恨不得將名牌logo印滿整件產品的年代,如何放下自身、捨棄一切多餘的事物,只是做好一件事一枚表,便顯得甚為艱難。然而H. Moser & Cie.早於三年前便開始了「Less is More」的終極挑戰,捨棄時標、拋去品牌logo、抹走Swiss Made字樣,一切以時計為本,純粹得讓人心動。今年,品牌在這個Concept系列中引入拿手的大月相顯示,並採用了全世界最黑的物質作為表盤,黑暗中的明月更顯光芒,將純粹進行到底。
在1815年發生的世界大事不算很多,但也有幾件事對後世影響至深。其一,是拿破崙席捲歐洲,當了百日皇帝,最終在滑鐵盧慘敗後被流放。他所實施的全民徵兵制,後來歐洲各國跟隨實施,對往後戰爭規模的擴大有很大的影響;其二,是印尼火山爆發造成超過9萬人死亡,大量火山灰遮蔽陽光改變全球氣候,影響至今。兩件大事都很傷感,有值得高興的嗎?有,就是A. Lange & Soehne朗格的創辦人Ferdinand Adolph Lange在這一年出世。他的出現,除直接導致朗格在1845年誕生,亦令Glashutte這個德國東部原已接近荒廢的銀礦小鎮,擺脫貧窮,從已式微的採礦業轉型至製表業,發展成為現時德國最顯赫的製表重鎮。可以講,沒有F. A. Lange,便沒有今天已成為德國製表之巔的朗格,沒有發展蓬勃的德國製表業,而德國製表業的地位,也不能夠與瑞士相提並論。
為了紀念F. A. Lange對品牌和德國製表業所作出的貢獻,朗格在1994年以他的出生年份為名,推出定位在Richard Lange和Saxonia之間的1815腕表系列,設計靈感源自F. A. Lange的曾孫Walter Lange,亦即一手將朗格在1989年重建的現代朗格創辦人,他將收藏的一枚古董朗格袋表的阿拉伯數字時刻、典雅的軌道式分鐘刻度、小秒針和近似開口的圓形動力儲備顯示都移植到腕表上,尤其阿拉伯數字時刻和動力儲備顯示均屬於1815系列獨有的設計,只要看到其中一個元素,就算距離多遠,都可一眼辨認出是1815系列腕表,其identity之強,絕不比非對稱表盤的Lange 1遜色。
不經不覺,1815系列已面世24年,從第一款最基本的小三針到去年集結陀飛輪、追針計時和萬年曆於一身的Tourbograph Perpetual “Pour le Merite”,表款之多,基本上已能滿足不同口味的表迷需求。最重要的,是1815系列多年來均與時並進,例如最早面世的1815小三針表,在2009年曾作出一次大修改,表殼由35.6mm加大至40mm,表盤中央多了一層內圈裝飾,層次感更強,機芯則從L941改為L051.1,轉用無卡度游絲,動力儲備增至50小時。後來,腕表在2014年又出現改變,依隨潮流表殼尺寸稍縮細至比例更靚的38.5mm,貫徹品牌精益求精的製表理念。
1815 Chronograph
朗格計時表的設計一向有很強烈的個性,在表盤布局上也有自己的一套。市場上的主流設計,正確一點講,是源自瑞士品牌的設計,是將計時小盤放在表盤的中軸線上,無論是兩個還是三個小盤,都與表盤中心點呈一直線。但朗格的設計,以2004年面世的1815 Chronograph為例,既堅持只採用兩個小盤外,還將小盤放在較低的4:00和8:00兩個位置上。
縱使計時小盤位置比瑞士表的設計低,但表盤格局仍然感覺非常平衡,這是因為朗格很聰明地將品牌標誌放在表盤外圈的12:00位置,使之與外圈的脈搏計有更一體化的感覺。而騰空出的12:00位置,則只印上「Flyback Chronograph」兩行字,與兩個小盤呈完美的三角排列外,整個表盤還留有適量的空白位來帶出整個設計的空間和平衡感,比瑞士一般計時表將各項元素集中在表盤上半部份美觀得多。其實心水清的,會發現1815 Chronograph這種表盤格局,正如數字時刻和軌道式分鐘刻度均來自一款朗格古董袋表的設計,計時表上的小盤位置,也正正就是演變自這款經典袋表的動力儲備顯示和小秒針。
先前講過,朗格會不斷改進腕表的設計,1815 Chronograph也不例外,在2010年更換了機芯。最初搭載的,是從Datograph的L951.1機芯刪減大日曆而來的L951.0機芯,到2010年改配優化了的L951.5機芯,動力儲備由36小時加強至60小時,飛返計時和瞬跳30分鐘累計功能則保持不變。
說到30分鐘累計的瞬跳設計,目的是為加強計時顯示的精確性,結構不算複雜,但現時只有三個品牌在用。雖然是朗格最先將之應用在腕表上,最初是1999年的Datograph,1815 Chronograph是第二,實則卻非朗格首創,在少數古董袋表上也會找得到。
至於今年追加玫瑰金殼襯黑色表盤和玫瑰金殼襯銀白色表盤兩個款式,與舊款的最大分別,是小盤和表盤的顏色變得一致,不再是黑襯銀,而襯銀白色表盤的一款,則重新加入了脈搏計,統一兩個款式的表盤設計。
Specification:
表殼︰玫瑰金
直徑︰39.5mm
機芯︰L951.5手上鍊
功能︰時、分、小秒、 飛返計時、脈搏計
表帶︰鱷魚皮帶
約售︰$394,000
1815″Homage to Walter Lange”
朗格曾經因為戰爭而停辦過一段時期,後來是由F. A. Lange的曾孫Walter Lange在1989年重建。不過,這位品牌第四代傳人在去年初與世長辭。為了向這位巨人致敬,朗格推出了這款背後運作原理十分複雜,但表盤設計相當簡約的1815 “Homage to Walter Lange”。腕表獨特地擁有兩支秒針,6:00位置是傳統小秒針,而特長的中央大秒針則具備瞬跳功能,按壓2:00位置按鈕能夠將之煞停,配合軌道式分鐘刻度,能更方便和準確測量心跳率。這個複雜的跳秒和掣停功能,是以一支急動長槓桿和星形零件控制,是F.A. Lange在1867年的發明,並由Walter Lange的祖父Emil Lange在1877年首次應用於袋表中。今次品牌將之首次套用到腕表上,可謂別具意義。
Specification:
表殼︰白金、玫瑰金、 黃金
直徑︰40.5mm
機芯︰L1924手上鍊
功能︰時、分、小秒、可掣停中央跳秒
表帶︰鱷魚皮帶
限量︰白金145枚、玫瑰金90枚、黃金27枚
約售︰$389,000
1815 Tourbillon
對一向精於製作複雜功能的朗格來講,要製作陀飛輪可謂輕而易舉,所以當2014年首次為1815系列增加陀飛輪型號時,在6:00位置的陀飛輪上研發了兩項專利設計。其一,是設計了一個可將擺輪煞停的V形槓桿,令陀飛輪具備掣停功能;其二,是將Langematik的歸零裝置與陀飛輪掣停功能結合。只要拔出表冠,附設在陀飛輪上的小秒針便會瞬即歸零,於是可以更精確調校陀飛輪的時間。今年,這款獨特的腕表新增了限量100枚的白色琺瑯表盤特別版,由於琺瑯表盤較傳統表盤厚,陀飛輪嵌入表盤的效果更強烈,層次更豐富。
Specification:
表殼︰鉑金
直徑︰39.5mm
機芯︰L102.1手上鍊
功能︰時、分、小秒、陀飛輪、3天動力儲備
表帶︰鱷魚皮帶
限量︰100枚
約售︰$1,548,000
Tourbograph Perpetual “Pour le Merite”
Pour le Merite是源於普魯士時代的卓越科學榮譽,朗格將此榮譽套用在腕表上,代表腕表採用了製作難度極高、具備平均動力傳輸效果的芝麻鏈。這枚去年面世的Tourbograph Perpetual “Pour le Merite’,是朗格的第5款Pour la Merite,是2005年Tourbograph “Pour le Merite”的進化版,在芝麻鏈、陀飛輪、追針計時之外,再加入萬年曆。一般情況下,這類作品在其他品牌中早已有資格叫作Grand Complication,但在朗格中,真正的大複雜腕表是2013年面世的Grand Complication,集追針計時、萬年曆和大自鳴於一身。
芝麻鏈早在十四世紀已出現,且在十五世紀開始套用在鐘表上,雖然並非朗格的發明,卻是由朗格率先應用在腕表上。芝麻鏈的英文是fusee and chain,意思是圓錐體和鏈條。將之稱為芝麻鏈,是因為這條鏈的結構就如單車鏈一樣,只是縮小了很多倍,大小如芝麻一樣。單是製作如此細小的鏈條已經很難,還要確保每一個鏈節都擁有足夠強度來承受發條的動力,更要肯定芝麻鏈在兩個錐形塔捲動時的動作不會出錯,難度之高,單靠想象已經覺得很不可思議,更何況朗格真的將之製作出來?
說回腕表本身,顧名思義就是在Tourbograph上再加入萬年曆。講就簡單,實際做出來卻難若登天,既要解決增加萬年曆的動力損耗問題,又要解決萬年曆和追針計時兩大功能的顯示分布,更要兼顧機芯的厚度。所以,只是單純地在Tourbograph之上再加入萬年曆模組並不可行,而是要重新設計整個機芯的結構和動力流動的分布。
朗格究竟怎樣將以上問題一一解決,恐怕花多幾十頁的版面都講不完,篇幅有限,我們也不在此贅。不妨想象一下,Tourbograph Perpetual “Pour le Merite”所搭載的L133.1機芯,總共有684個零件,單是用作萬年曆顯示已佔約1/3的206個,究竟餘下的478個零件,又是如何分配呢?
Specification:
表殼︰鉑金
直徑︰43mm
機芯︰L133.1手上鍊
功能︰時、分、陀飛輪、追針計時、萬年曆、月相
表帶︰鱷魚皮帶
限量︰50枚
約售︰480,000歐元
1815 Up/Down
假如只可以買一枚1815系列腕表的話,1815 Up/Down會是不錯的選擇,因為1815系列的設計靈感是來自朗格一款古董袋表,而1815 Up/Down的表盤設計,正是該款古董袋表的復刻,無論是數字時刻、軌道式分鐘刻度,還是4:00位置和8:00位置的小秒針和動力儲備顯示,都忠實重現了該款袋表的模樣。現時發售的1815 Up/Down屬於第二代款式,在2013年改款,與1995年初代的分別,是表殼由36mm加大至39mm,表盤中央多了一層,並改用了新L051.2機芯,動力儲備由45小時提升至更實用的72小時。
Specification:
表殼︰玫瑰金
直徑︰39mm
機芯︰L051.2手上鍊
功能︰時、分、小秒、72小時動力儲備顯示
表帶︰鱷魚皮帶
約售︰$221,000
1815 Annual Calendar
大日曆是朗格其中一個最signature的設計,但為了與Saxonia系列有更明確的分野,1815系列並不會採用,所以1815 Annual Calendar便借用了傳統萬年曆的設計,將年曆的日期、星期和月份顯示,以小指針的方式設於3:00和9:00位置的兩個小盤內,而為了平衡表盤的格局,還在6:00位置的小秒針加入月相顯示。為了方便調校,除了在2:00位置設有按鈕可同時推進所有顯示外,還有3個pin-set可獨立調校日期、月份和月相,亦是朗格首枚可獨立調校日期的表款。
Specification:
表殼︰玫瑰金 / 白金
直徑︰40mm
機芯︰L051.3手上鍊
功能︰時、分、小秒、年曆、月相、72小時動力儲備
表帶︰鱷魚皮帶
約售︰$322,000
2018-11-05
Text: Gavin Ho / Photo: Kauzramb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