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ier Maison des Metiers d'Art 最厲害的工藝,都在這裡了

是無心插柳,還是擁有極度遠見?Cartier名字中間,早就藏匿著A-R-T這3個英文字母。今次去完卡地亞之旅,更加覺得art這個詞彙,是如此實至名歸地融入了Cartier!

Cartier的製表廠房,我們前幾年參觀過,那是一幢現代化的生產大樓,由R&D、零件製作、機芯裝嵌、測試包裝、市場策劃皆集中處理,程序規劃得井井有條。去年11月我們再被邀往廠房參觀Pre-SIHH作品,是香港5間傳媒其中之一。幸運地,我們有機會一併參觀剛在9月落成的Maison des Metiers d’Art藝術大師工坊;更幸運地,我們是全球首批到埗參觀的傳媒,而參觀前一晚,我們更與牌子高層及員工,破天荒地於工坊內進餐呢!

其實也不用問,大家心裡有數Cartier為何會興建這幢「藝術大師工坊」。大家有目共賭,表迷近年愈來愈追求表盤工藝,超級複雜機芯可借電腦及CNC機械代勞,唯大多只能吸引以男士為主的機械狂迷;但造詣高深的傳統工藝,卻是有錢也未必買到的珍稀,每一件都是全球獨一,受眾更是無分男女。所以無論Patek Philippe、伯爵、江詩丹頓、積家、寶璣、Jaquet Droz、Chopard,近年都致力於表盤工藝上。Cartier也有跡可尋,也算早著先機,在1999年已經開始製作工藝腕表。今天在La Chaux-de-Fonds落成的藝術大師工坊,意義其實相當重大,譬如,它擔綱了承傳作用。在工藝界,較為顯赫的工藝大師通常都擁有個人工作坊,喜歡自己埋頭苦幹,把作品做好才施施然交給牌子,作業比較家庭式,也沒有把技術傳給下一代的系統。擁有4層樓高的卡地亞藝術大師工坊,就打破這常規,從世界各地聘來28位藝術工匠,好好栽培;公司著重互相交流,在保留傳統工藝之餘,也努力創作全新美學技藝,其三大宗旨:preserving、sharing、innovating,缺一不可。


這座藝術大師工坊跟品牌的總部廠房只是幾步之遙。打從十八世紀它就是一幢農莊,後來給Cartier看上,決心把它活化為藝術工坊。甫進入面積達350平方米的地面樓層,可以看到很多古舊木板,地下石磚也取材於十八世紀的石炭岩石,配合一些現代裝飾及家具,就是傳統跟現代的大融合。印象較深的,是工坊內日光充沛,因為建築物保留了又大又多的窗戶,如此一來,工匠們工作時都會看得更舒服,探頭一看深呼吸,盡是新鮮空氣。如此情景,跟三個世紀前的鐘表匠工作沒兩樣。很籠統把工坊劃分,二樓主力製作珠寶工藝(Jewellery Crafts),三樓則是琺瑯(Enamel)及鑲嵌(Marquetry)工藝的集中地;中間半層是閣樓,乃員工們交流或開會的小空間,有需要時更可化身為展覽場地。

Filigree 金銀細絲

是心思,是時間,是耐性,更需要一雙巧手。

這是我對「Filigree金銀細絲」的最大感覺。正常人用顏料在畫布上創作,顏料一擠出來就可以任塗任畫,但Filigree的「顏料」則全部用人手一條一條慢慢地捏製而成。方法是這樣的,首先找來鉑金或黃金(就是銀及金色)幼絲,然後把它們逐條扭絞,再用錘子敲平,跟著再捏成某種特定pattern,這裡呈現的是呈環狀,我們姑且稱之為一粒「原顏料」。

好了,今天要「畫」的是兩頭豹,工藝師的任務要把這些「原顏料」焊接在一起,然後慢慢地組成豹頭的輪廓,那結構的優美,就如喱士形態般。要注意的是,「原顏料」並沒有直接固定在表盤上,而是環環相連的扣在一起。

這Filigree工藝首現於2015年的卡地亞作品中,是嶄新嘗試。但這技術其實早源於公元前3000年的特洛伊(Troie)及烏爾(Ur)時代,後來傳到印度、西藏、希臘和伊朗廣受歡迎,最後傳至葡萄牙獲得到極廣泛而尊貴的讚譽。


說回這枚首次採用金銀細絲技術的作品,它名為Ronde Louis Cartier XL watch, filigree panthers motif,單單是銀絲細工,便需用上一個月時間,其餘表盤由黑色漆繪所製,兩隻美洲豹的眼睛鑲嵌了祖母綠寶石,可謂結集了品牌的三大工藝於一身。普羅大眾需於今年SIHH才能見其真身,作為《Spiral》讀者,當然可以快人一步,先睹為快。

Ronde Louis Cartier XL watch, filigree panthers motif

Enamel 琺瑯

大家可以看到,真正的傳統鐘表品牌,都會落力地製作琺瑯作品,因為這是展示品牌實力的好方法。一枚好的琺瑯表盤,除了要造型生動,當中的燒製過程也極考經驗,一下不留神,便燒不出光澤,更甚的如出現了花痕,便要報銷重來了。Cartier雖不是最早把琺瑯工藝做得出神入化的品牌,但它卻是進步神速的一員;更重要的是,其表現琺瑯的方式層出不窮,作品除了藝術感,更富有新鮮感,初生之犢卻有大將之風。

Ronde de Cartier 42mm watch, panthers motif



內填琺瑯、鏤空琺瑯、微繪琺瑯、掐絲琺瑯,都是大家常見的琺瑯工藝,其他品牌屢見不鮮,這當然沒難到卡地亞。要說創新猷,大家印象很深的,是去年新登場的Grisaille,法文的意思就是「灰色畫」,亦即是在黝黑的琺瑯表盤上,以白色琺瑯繪畫造像。說到這裡,你會立刻想起那枚雙目烱烱有神、極具威勢的老虎大頭表盤吧?今年的新作,是異曲同工的「金色填料單色琺瑯微繪」(Grisaille Gold Paste Enamel),方法是用細針或細刷把金色顏料塗在黑色琺瑯表盤上,然後再放到火爐內加熱,造出立體而光澤的效果,帶有點點像日本蒔繪的味道。作品名為Ronde de Cartier 42mm watch, panthers motif,搭載9981 MC手上鏈機芯,採用神秘偏心式時分盤,42mm黃金表殼鑲嵌了明亮式切割鑽石,限量80枚。

Ronde Louis Cartier 42mm watch, toucan motif
採用的鏤空琺瑯技術,簡單說就是把琺瑯彩填入預先以銀或銅箔製成的圖案框架內,好處是更具通透效果。

Ronde de Cartier 42mm watch, tiger motif
去年精采作品,大家沒可能忘記這個虎頭。

Marquetry 鑲嵌

在卡地亞的構圖藝術(art of composition)陣營內,可分為鑲嵌(Marquetry)及寶石鑲嵌馬賽克工藝(Stone Mosaic)。在Marquetry領域內,曾經選了花瓣、木材及秸稈作為材料。去年在SIHH初看那枚以花瓣砌成的鸚鵡表,覺得漂亮但未至於驚為天人;但今天在這裡看到這種名為「玫瑰花瓣細工鑲嵌」(Rose Petal Marquetry)工藝的製作過程,才真正目瞪口呆。


在工匠的抽屜內,我們看到很多處理後的玫瑰花瓣(是真的很多),然後被切割成一小片的玫瑰花瓣(是更多更多),它們被編上編號,等待被黏在表盤上鸚鵡頭的指定位置,好像對座入號手板眼見工夫,但又要經過細微切割及膠水黏貼,總之我們看到都快頭暈了……原來要切割花瓣,不是用一般cutter鉸剪,而是透過一座「細工鑲嵌腳踏鋸切割」(A arbalete)慢慢剪裁出理想形狀的(就是文章開版相那座用腳踏的木製工具)。最後工匠跟我們說,要完成一塊花瓣鸚鵡表盤,沒3星期是沒可能。

Ballon Bleu de Cartier 42mm watch, parrot motif

這種拼貼花瓣的工藝名為Rose Petal Marquetry,要砌成一個如此繽紛的表盤大約需時3星期。腕表還有不少名貴元素,包括祖母綠石眼睛、縞瑪瑙嘴巴、18K鍍銠白金表殼鑲了圓形明亮式切割鑽石。

Granulation 金屬珠粒

Granulation也是一種極古老的工藝,它來自公元前3,000年。但真正發揚光大的,是大約公元前八世紀的伊特魯里亞藝術。卡地亞喜歡嘗試古老藝技,2013年已初試啼聲,以全金黃姿態呈現美洲豹的正面面孔。

方法是先把黃金絲製成圓粒,以5個為一組固定在黃金表盤上。固定的方法是以超高溫加熱,當兩者的接觸面慢慢熔解,便會黏附在一起;至於如何控制火喉,那得靠工匠的經驗和眼力。由於火燒時間不同,黃金粒亦有大小,所以融起來的立體浮雕效果也不盡相同。要製造如圖一個Granulation表盤,需要動用超過3,800顆金粒,燒製時間長達320小時,圖案雕刻也需要40小時。

要欣賞這枚Ronde de Cartier 42mm watch, panthers motif腕表,是要把它放到眼前10cm近距離觀看的,那質感及層次漂亮得叫人無話可說。腕表連表殼也採用18K黃金製,外圈鑲嵌了圓形明亮式切割鑽石,內搭9601MC手上鏈機芯。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