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F LM 2 懸浮雙擺輪

2011年面世的MB&F懸掛擺輪腕表LM1叫好叫座,去年在日內瓦製表大賞中連奪兩獎,同時獲評審及公眾讚許。有了這個好開始,緊接的LM2設計更大膽,一次過懸掛兩個擺輪。

LM1令人迷倒之處,是它在一個傳統的圓形表殼裡製造了不平凡,機芯的機件布局以至顯示竟然全部推倒重來,本在表底的大擺輪走到表盤當主角,還要高高在上凌空而置地俯瞰著兩個表盤,以及一個指針會爬上爬落的直立式動力儲備顯示,衝擊我們對兩地時間腕表的傳統印象。既然大家都愛上這個新穎演繹,續集亦以此為骨幹繼續挑戰高難度。上集的主角在續集依然擔正,擺輪仍高掛在表盤的上空,但這一次好事成雙,一共有兩個擺輪,分別由3:00及9:00位置的兩度弧形表橋固定。換言之,這次LM2是由雙擺輪,即兩組調速裝置操控,它們如孖生兄弟般各自運作,期間在不同位置出現的速度變化會經過中間連接著的差速器(differential)均化起來,腕表的走時就可以更準確。

雙擺輪的設計早在250年前已出現,我們熟悉的陀飛輪之父Abraham-Louis Breguet及另外兩位製表大師Ferdinand Berthoud及Antide Janvier試過在鐘表內放入兩組機芯,以共振原理令兩個擺輪可以互相補償,從而提供更穩定的振頻,不過這類作品數目不多,大概是工程浩瀚而成效又不算大,始終擺輪要為對方補償而刻意走快些或走慢些,難免令整個擒縱系統受壓。現今的做法已改為在單一機芯內用差速器將兩組擺輪連接起來,兩個擺輪不需要再遷就對方,只需自顧自的運行,兩者因位置不同而出現的不同振頻,自然會由差速器將它們平均過來,才再輸送給傳動輪。不過話說起來容易,製作和調校上其實是相當困難,所以近代就只有Philippe Dufour在1996年推出過一枚雙擺輪的Duality。今年無獨有偶Greubel Forsey和Roger Dubuis都造了雙擺輪和四擺輪腕表,但以機芯結構而言,MB&F這次的LM2是前無古人的,兩個擺輪凌空飛舞,立體感強烈震撼,無論正面或側面觀賞都令人嘆為觀止,雙擺輪的主題也非常鮮明。

剛才提過除了雙擺輪,擔當中間人角色的差速器作用也非常重要。它先將動力傳送給兩個擺輪,接著分別從它們身上接收振頻,然後再將平均化了的振頻送給傳動輪。所以表盤特別為它預留了一個當眼的6:00位置,並將它從基板上略為升高,以一條大搭橋固定,連時分盤在內,四個不同大小的圓形構成一幅優美的平衡立體圖案。跟上次的LM1一樣,這次的手上鍊機芯也是由Jean-Francois Mojon開發,機芯設計及修飾則由Kari Voutilainen操刀,在表底可找到這兩位大師的名字。腕表有紅金及白金款式,約售117萬,另有限量18枚的藍面鉑金型號,約售143萬。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