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F | 最細最薄最透明出品 | 三圓演義 | Special Project One (附真表實拍)
論行銷手段,MB&F認了第二,大部份人都不敢誇口認第一。Max Busser透過他的口才、他的設計、他的行銷策略、他的人脈等等,用了20年,將MB&F提升到很難再複製的高度。

由2005年首枚Horological Machine 1開始,至今走過20個年頭,重要日子,又可以見識到Max Busser的運籌帷幄。首先借助M.A.D.系列的人氣,先以M.A.D.2衝鋒陷陣,然後採用人海戰術,以20輯「20 Stories, 20 Friends」主題片段,營造20周年普天同慶的氛圍。成功炒熱氣氛之後,主菜上檯,不是馬馬虎虎將HM11換表殼換表盤,LM萬年曆換上鏈帶便算,而是徹頭徹尾由零開始重新建構,名字改成「Special Project」,刷新普羅大眾對MB&F素來又大又厚的認知。

腕表對得起「Special」這個字嗎?放諸MB&F家族裡,肯定是最特別的一個,SP One的鵝卵石形表殼縮減至38mm,厚度只有12mm,順理成章躋身為MB&F歷來最細、最薄的出品,比起Legacy Machine系列裡的LM101,體積減了2mm,亦纖薄了4mm,相比其他搭載萬年曆、追針計時、陀飛輪等複雜的LM型號,又或造型千奇百怪的HM系列,簡直是小巫(小表)見大巫(大表)。
至此,Max Busser心目中的MB&F王國藍圖大概圓滿地規劃好了,Horological Machine是玩物的奇幻世界,Legacy Machine將傳統鐘表功能用最MB&F的方法展現出來,M.A.D. Edition是入門佳音,Special Project就是簡單和簡約掌門人。

雖則說Special Project One份屬MB&F旗下的簡約設計,但其實跟坊間許多腕表比較,已經毫不簡單。某程度上,SP跟LM系列更加血脈相連,機芯部件在表面當眼位置粉墨登場,雖然平衡擺輪沒像LM型號般矗立於正中央位置,但卻佔據著右上方地帶,並肩左邊的發條鼓。另一個嗅到LM系列味道的地方,就是LMX或LM Thunderdome等的傾斜式時分盤,移植至SP One表盤6:00位置,形成跟擺輪和發條鼓三國鼎立的格局。

SP One也是MB&F門下最開放、最透明的設計,擺輪、發條鼓和時分盤猶如懸浮於通透的表面之上,斜面時分盤有一個優勢,可作遮擋掩護背後的搭橋或齒輪,正面看極具飄浮感,同時聚集成一副笑臉的樣子,想更清楚欣賞「倒品字形」的機芯結構,翻往表背便可以。這台由MB&F自行研發的手上鍊機芯,每小時震頻為18,000次,提供約72小時的動力儲備,比LM101的45小時動力改進了不少。
腕表備有兩款選擇,鉑金表殼搭配天藍色表盤邊緣,玫瑰金款則結合碳灰色邊緣,一律防水30米。SP One價格稍為低於LM 101,鉑金版本索價63,000瑞郎(未計稅項),玫瑰金款則盛惠58,000瑞郎(未計稅項),非限量生產。

Special Project One
鉑金或玫瑰金表殼 / 直徑38mm(厚12mm) / 手上鍊機芯 / 時、分 / 72小時動力儲備 / 小牛皮帶 / 防水30米 / 約售63,000瑞郎(鉑金)、58,000瑞郎(玫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