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ger Dubuis Excalibur Quatuor 四輪齊飛
2013年對Roger Dubuis來說會是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因為這一年,他們創造了一枚史無前例的四擺輪腕表Excalibur Quatuor。
Specification
機芯:RD0101手上鍊
尺碼:16 3/4法分
厚度:10.6mm
寶石:113
零件:590
擺頻:4 x 4Hz(每小時28,800次)
動力儲備:40小時
Excalibur Quatuor會是今年Roger Dubuis在SIHH表展上推出的重頭戲。在正式發表之前,我們有幸為大家先睹為快。Quatuor第一眼看已給人強烈震撼感覺,上下左右四個角落竟然盤踞著4個擺輪。在一枚腕表上出現兩個擺輪,F.P. Journe倒曾經試過,他在Chronometre a Resonance上放入兩個擺輪,令它們互相吸收對方的能量,協調彼此之間的頻率,令腕表走得更準。即使Roger Dubuis自己亦推出過具有兩組擺輪的Double Tourbillon,但像這次共有4個擺輪出場,可是腕表發展史上破天荒的創舉。
4擺輪
出動四個擺輪如此勞斯動眾,原來一切都為了天字第一號的基本要求─準確度。我們都知道陀飛輪的出現是為了減少擺輪長期處於垂直位置所造成的誤差。來到腕表,手腕經常活動,擺輪經常處於不同位置,這個誤差問題已大為減低。但減低不代表完全給根治,即使誤差已經減至很小,但對於追求完美的表匠來說,還是可以有做得更好的地方。針對這個誤差問題,有人繼續用陀飛輪加以改善,有人用其他方法,例如卡地亞在Astrotourbillon身上造了一個怎樣都是向下垂直的擺陀,Roger Dubuis則另闢蹊徑,用4個擺輪來抗敵。
剛才說過,Roger Dubuis 7年前也推出過雙陀飛輪,利用差速器(differential)將兩個陀飛輪連接起來,並將速率均化了的動力輸送給腕表。那次經驗令他們發覺differential的效果不錯,可有效地將兩組擺輪裝置的擺頻平均化,提升腕表準確度。四擺輪這個構思,就是建基於此。既然兩組擺輪效果不錯,多兩組應該更理想吧。這四個擺輪,在布局方面是上方兩個擺輪合成一組,下方兩個是另一組,每組均用一個差速器連接,然後再用位處中央的第三個差速器將上下兩組連繫起來,兩路夾攻之下,經平均化出來的動力便能夠令腕表走得更準確。
16Hz擺頻效果
使用4個擺輪,據品牌所說還有另一個好處,就是能夠達到高速擺頻的效果。一般腕表每小時擺頻達28,800次,即4Hz,已算是高度準確,現時用4個4Hz的擺輪,基於它們未必個個同時起步,一個開始擺,另一個才緊接擺,所以理論上一秒擺動8次便能合力變成一秒擺動32次,再配合造得更精細的齒輪,4個擺輪便有機會達到將一秒劃分成32格的16Hz高度準確效果。至於具體的機械細節是如何安排,官方資料暫未有任何披露,待我們採訪完SIHH表展之後,再為大家詳細解釋。
5差速器
既然擺輪都有4個,可以想像到機芯的零件數目也不會太少。手上鍊機芯一共由590塊零件組成,單是寶石就有113顆,連差速器也足足有5個。除了前文提到身處gear train傳動輪系統內的3個,還有另外兩個,一個用來控制動力傳送,另一個連接上鍊柄和兩個發條鼓。整個機芯用了7年時間研發,可見當中花了不少人力物力精神。Quatuor除了有嶄新的機械設計,外觀方面品牌亦沒有半點怠慢。腕表無論表面還是表底都用全透明設計,這樣大家便可以悉心欣賞到耗資7年心血製成的傑作。在半鏤空的機芯內,4個擺輪當然是主角,它們的姿態也確實美妙,不像平時的擺輪般平躺,而是輕輕側身,給人蓄勢待飛的感覺,有點像Greubel Forsey以傾斜30度安裝的陀飛輪。也許是這個原故,驟眼看還以為它有4個陀飛輪哩。主角之外,棲身在9:00位置的動力儲備顯示原來都是新穎設計。它並非像一般腕表那樣只是一度弧線,而是由兩條弧線一上一下組成一個圓形,有點太極符號的味道。兩枚負責指示的小指針遙遙相對,你喜歡閱讀上半部或下半部也可以,都算別開生面。
88枚限量
Excalibur Quatuor正如Roger Dubuis其他許多款式一樣,限量88枚。表殼是粉紅金製造,直徑48mm,要容納4組連擺輪在內的擒縱裝置,這個尺碼已算克制。品牌並無透露腕表厚度,只知機芯厚10.6mm,以此估計,腕表厚度至少15mm以上,跟48mm的身軀比例仍然可接受,而且近年有嶄新機械設計的腕表,外形都是奇趣古怪,這次Quatuor仍以傳統腕表設計上陣,穩中求變,布局新穎的機芯跟Excalibur的戰鬥格也出奇地匹配,是揉合傳統與創新的好示範。
日內瓦印記
Roger Dubuis的腕表有一個獨特之處,就是每一枚腕表都必定鑴刻日內瓦印記才出廠,全新的Quatuor當然也不例外。有了這個印記,我們就能肯定腕表必定貨真價實由瑞士製造,而且機芯製作打磨工藝都處於高水平,因為要得到這個寶印,機芯必須符合委員會定下的嚴苛要求。怎樣嚴苛?就連機芯內小至肉眼幾乎看不到的部份,都須用人手修飾打磨至光滑如絲的地步。而這些嚴格的標準最近還進一步修訂,變得更嚴苛。以往的12項規定都集中在機芯製作及打磨工藝上,現在擴展到腕表的表殼及性能,最重要是包括準確度檢測,腕表每周的走時誤差不能超過一分鐘。合格的話,表殼上才能夠印上日內瓦印記這個光環,真真正正代表腕表美麗與內涵並重。
原有12項法則
1. 所有鋼製零件的邊角須拋光,側面必須磨砂,可見表面打磨至平滑光亮,螺絲頭亦須拋光打磨或飾上魚鱗紋,其圓邊及坑槽須倒角。
2. 每枚機芯須具備裝在拋光孔內的紅寶石軸承,包括傳動輪及擒縱系統。在夾板一面的寶石須作半鏡面拋光,它們的凹陷面也須拋光。
3. 游絲須用帶圓頭及頸端的柱栓固定,移動式的柱栓亦可接受。
4. 除了超薄機芯,有鎖定系統的貼合或分離式指針刻度(調節擺輪游絲幅度)才可接受。
5. 裝備具不同旋轉擺幅擺輪的調速系統才可接受。
6. 傳動輪系統內的齒輪,正面及背面須倒角,凹陷面須拋光,只有厚度少於或等於0.15mm的齒輪,只在夾板一面做倒角便可。
7. 所有齒輪軸心的條柄與葉面須拋光。
8. 擒縱輪一定要輕,大型機芯的擒縱輪厚度不可超過0.16mm,若機芯直徑小於18mm,厚度就不能超過0.13mm。與擒縱叉接觸的一面必須經過打磨。
9. 移動的馬仔(擒縱叉)須由固定的基座控制,禁用釘梢或柱栓。
10. 裝置避震器的機芯才被接受。
11. 棘輪及表冠輪的打磨必須按規定的紋理進行。
12. 禁止使用鋼絲彈簧。
新增法則:
1. 所有連接機芯和表殼的組件,必須符合打磨方面的多項要求。
2. 所有技術特性,如防水性能或動力儲存水平等,必須與品牌標明的相符合,並須通過檢測
門驗證。每枚腕表組裝後將會進行7天模擬佩戴測試,累積最大誤差不能超過一分鐘;如腕表有其他額外功能,不容許對此準確度有影響。
Roger Dubuis Manufacture
2001年,才成立6年,Roger Dubuis已經大興土木,在日內瓦興建自家廠房。在設計前衛的大樓裡,包涵了品牌總部、綜合生產設施及辦公室。之後品牌不斷壯大,四年後再度擴建,令廠房總面積增至14,500平方米,單是機器已超過120台。此廠房可以用全能來形容,十多年來除了開發了超過30枚機芯,所有零件大至夾板小至螺絲都由廠房自家出品,甚至連很多自製機芯品牌都需要外購的擺輪及游絲,廠房也能一手包辦,完全不假外求。游絲製成之後,隔鄰就已經是裝嵌擒縱系統的部門,無論溝通和生產程序都非常直接。擁有這個垂直生產線的獨立優勢,不但部件供應不受第三者制肘,在機械創作上也會有較高自由度。今次史無前例的四擺輪Excalibur Quatuor,就是孕育自這家廠房內的機芯開發部,其靈魂人物是新任部門主管Gregory Bruttin,他就是研發Quatuor的幕後功臣。這部門包括三個部份:技術部門(technical office)負責概念設計;生產部門(production studio)肩負機芯製作及打磨工作;製表部門(watch-making lab)則將概念轉化成實物。所有程序都在同一屋簷下進行,各部門都能有效地互動和溝通,群策群力將概念轉化成一枚又一枚腕表,這也許就是Roger Dubuis在成立短短十多年間就已經創造出許多經典複雜腕表的原因,別忘記當年的雙陀飛輪腕表就是由他們創製出來。今年四擺輪的Quatuor,應會將他們在製表業上的成就再推向高峰。
《Spiral 081》現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