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HH & WPHH 2011: 全面瘦身

風水輪流轉,在特大表盤風潮持續了數年之後,具有纖薄身形的超薄腕表又再受到關注。

所謂的潮流只是一股「氛圍」,大家爭相追捧、各個專家皆叫好,自然形成了一種潮流。「超薄」亦是一種潮流,五六十年代超薄機芯經已盛行,然而與所有的潮流一樣,風水輪流轉,在特大表盤風潮持續了數年之後,具有纖薄身形的超薄腕表又再受到關注。許多品牌紛紛推出全新的超薄腕表,在極纖薄的表殼內置入各式微型零件之餘,更加添了眾多的複雜機制或模組,讓鐘表工藝推向極致。

Audemars Piguet
Jules Audemars Extra-Thin

愛彼製作超薄機芯的歷史起源甚早,在1946年便以一款厚度僅有1.64mm的ML手上鍊超薄機芯轟動表壇;1953年,愛彼再推出Cal.2003鏤空超薄機芯,並一直致力於將超薄機芯技術應用於自動機芯上。


繼去年的Jules Audemars超薄萬年曆後,今年SIHH,愛彼再接再厲打造全新Jules Audemars超薄腕表。其白金圓形表殼僅6.7mm厚,渾圓輕盈,經霧面拋光處理的銀色表盤上只有玫瑰金棒形時標和時分針,設計十分簡約。然而內裡卻配備了世界上最纖薄機芯之一的Cal.2120自動機芯,其厚度(包括擺陀)只有2.45mm!


Cal.2120超薄機芯雖然早在1967年便已創製,但至今仍被視為市場上最佳的自動機芯之一,其獨特之處在於一枚21K金中央自動盤,其重量帶動自動上鍊裝置,使發條盒的性能維持在最理想的狀態,可提供長時間輸出穩定的動力,顯著提升腕表的走時精準度。其動力儲存長達四十小時,是超薄機芯中實屬罕見。腕表售價約十七萬。

A. Lange & Sohne
Saxonia Thin

德國薩克森(Saxony)可說是朗格的故鄉,Saxonia系列擁有著多項源自創辦人Ferdinand Adolph Lange時代的元素,而這枚Saxonia Thin超薄腕表亦保持著這份簡潔流麗的造型,其表殼直徑40mm、厚度僅5.9mm,是朗格目前為止所製作最纖薄的時計。


銀白色實心銀表盤上,只設棒形小時刻度,以及柳葉刀形的時分針,為了搭配這款超薄表殼,朗格研製了一款纖薄的手上鍊機芯,這枚全新L093.1機芯直徑28mm,厚度只有2.9mm,亦是目前品牌製作過最纖薄的機芯。每一枚機芯零件的厚度,雖然均減至最薄,但依然無損其功能性及精確度。機芯每小時震頻21,600次,以及有72小時動力儲備,售價約十五萬。

Richard Mille
RM 033

要減低機芯厚度,除了在元件上著手,亦可以像Richard Mille般用空間來換取薄度。RM 033內便搭載了一枚直徑33mm,厚度卻只有2.6mm的RMXP1機芯,因為其自動上鍊微型擺陀從中央移至側邊,節省了寶貴的幾毫米。而為了能實現偏心擺陀的完美重量分配,從而達到最佳運作,Richard Mille將其設計成雙向上鍊,並採用鉑金製造而成。


RM 033的圓形表殼尺寸為45.7mm,厚度只有6.3mm,表殼仍採用十六顆五級鈦合金花鍵螺絲及抗磨損316L不鏽鋼圈組裝而成,曲線完美而纖細,腕表具有三十米防水性能,以及42小時動力儲備,實力兼備。白金版售價約73萬,另備有紅金及鈦金屬版本。

Jaeger-LeCoultre
Grande Reverso Ultra Thin Tribute to 1931

1957年伯爵推出了全球最薄的9P手上鍊機芯,技驚四座,擁有過百年製表歷史的積家,自然不甘後人,於1962年破紀錄創製出只有1.85mm厚度的手上鍊機芯838。回溯歷史,積家早在1907年便已有一枚145型袋表機芯面世,厚度僅1.38mm,比歷史上任何一個鐘表品牌都來得要早。及後,品牌陸續製造出只有2.8mm及2.7mm厚的計時袋表機芯及三問袋表機芯,可見在超薄機芯方面,積家具有深厚的實力及經驗。


2011年是積家Reverso系列誕生的八十周年紀念 ,全新的Grande Reverso Ultra Thin大型超薄腕表內置了積家822型手上鍊機芯,厚度僅2.94mm,而表殼厚度亦只有7.2mm,讓Reverso達到前所未有的纖薄程度。售價約十一萬。

為了紀念此特別時刻,積家還特意推出兩款「Tribute to 1931」限量版腕表,18K玫瑰金版限量388枚,售價約十二萬;鋼版限量888枚,售價約五萬。兩枚腕表均採用了從原型Reverso汲取靈感的黑色或白色表盤、棍形時標和劍形指針,將1931年的典雅風範,以現代造型全新演繹。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