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ral二十周年對談 | 百達翡麗香港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劉玉麟:要買鐘表這類luxury product,touch and feel依然是非常關鍵的一環

過去20年你最喜歡的腕表是哪一枚?為甚麼?

我認為生活充滿了多面性,我不會被一個表款一種類型框住自己,亦不會刻意去追求,很多表我都有興趣,但你讓我選擇一枚,實在選不到。

環顧整個鐘表行業,這20年來有甚麼大事令你印象最深刻?

有很多件事情都讓我印象深刻,但最重要的一件,我會說是Baselworld的消失。我參加了這個表展超過20年,每年都會去這個城市一次,好像探望老朋友一般,故此當它結束了,心情不禁會失落。

Baselworld對表壇而言是一個非常龐大的trade fair,以trade-oriented為主,其主要的目標是為世界不同地區的買家提供訂貨買賣的場合;而FHH所創辦的SIHH則是以luxury為定位,並且以PR方式面向媒體和end consumer,比起需要買賣貨品的商家而言,會顯得不切實際。然而如今的Watches & Wonders表展,則明顯Basel化,是將兩者融合了起來。

你對過去20年整體鐘表行業發展有甚麼看法?

過去四年鐘表變成了炒賣品、商品化,很多人以為靠炒賣鐘表能夠賺大錢,而並非真心喜好機械時計,也令真正愛表者能買到心頭好的機會分薄了。例如在九十年代,你喜歡表會是一種興趣、愛好,可以慢慢去搜羅喜歡的款式,甚至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分享樂趣,大家並不會強調此表的金錢價值幾多,而是研究它的特點、機芯,甚至歷史等。作為一位鐘表從業員,我還是會希望大家將精力focus到時計本身,我知道炒風問題短時間內難以改變,但市場正在作出調整,我相信慢慢會好的。

其次,以往腕表就是腕表,很簡單,但如今的鐘表市場將自己定位成luxury、prestige,是一種精品,只要有留意瑞士鐘表市場的會發現,近兩年低價表的市場正在不斷下滑,反觀八千瑞郎以上的時計隨著品質的加強,增長幅度仍能保持穩定。其實市場波幅這二十年來一直都存在,只是最近比較大而已。如果按20年前即2004年來講,當時剛好是科網股的低谷期,全世界的購買力都很弱,但鐘表市場卻在上升。我們經歷過97年金融風暴、沙士,那段時間非常艱難,但我那時相信鐘表市場的高峰尚未出現。以前購買時計的多是一些成熟穩重的人士,但近5至10年多了很多年輕人對機械時計產生興趣加入成為消費群,雖然我們現在仍在經歷一個調整期,相信未來會見到另一個高峰。

顧客對腕表的要求、口味在過去20年間有否重大的轉變?香港或國內顧客在這兩方面有明顯分別嗎?

20年來最大的分別,應該是從市場零售商主導變成現在的social media主導。以前大家會很依賴零售商,有客人會因為買到一枚全港首枚的新表,馬上呼朋喚友食飯欣賞;想看甚麼新表款,如果不買好像你們這類鐘表雜誌,大家便要親身去到店裡查看。然而如今網絡發達,social media佔據了我們的生活,足不出戶隨時隨地都會有許多新表的資訊出現,就如你們媒體去到WW表展,都會急著第一時間作網上報道,讓讀者們掌握最新的資訊。這樣做其實有一些好處,因為所有產品更容易曝光,同時亦會逼品牌更加用心去製作時計,因為大眾的考驗會更為嚴格。此外,網絡化後不同地區的腕表資訊便不會出現不對稱現象,故此如今內地的客人亦與香港一樣,開始同步化。

不過我仍然認為實體店與網絡是兩個世界,要買鐘表這類luxury product,touch & feel仍會是非常關鍵的一環。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