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ral二十周年對談 | Swiss Prestige董事總經理 吳暄暄:無論高低起落,生意好壞都會有一個循環

過去20年你最喜歡的腕表是哪一枚?為甚麼?

我曾經在多個品牌工作過,對這些品牌都很有感情,實在選不出來哪一枚最喜歡。而且每個人在不同階段都會有不同的喜好,如果近期我比較偏愛的會是Chronoswiss的Flying Regulator Open Gear Purple Haze,同時我最近正準備將一枚十多年前購入的Corum Bubble腕表送去維修,單是維修費可能要4、5千元,但因為女兒喜歡,我便想將其抹油維修後送給她,這亦是機械時計的魅力所在。

環顧整個鐘表行業,這20年來有甚麼大事令你印象最深刻?

這20年來的大事,肯定是鐘表業的大起大跌,前十年是屬於表壇的光輝時刻,後十年生意則跌得很厲害。無論是我們這類代理商、零售商、品牌或傳媒,之前的生意都十分好做,基本上是百花齊放。

然而在2019年遇到了COVID疫情,全球市況大跌,這是我們所有人都從未經歷過的情況,比起沙士時期更為嚴峻。我們代理的許多獨立品牌在這段時間仍在正常營運及出貨,但我們的銷售量則未能跟得上,產品愈積愈多。面對如此困局,我決定開設一家門市,不再局限於只與零售商合作,而是幫手一起賣貨。

你對過去20年整體鐘表行業發展有甚麼看法?

如果單從生意角度來看並不是太好,我從1988年入行至今,發現萬事萬物都是一個循環,無論高低起落,生意好壞都會有一個循環。例如有段時間品牌不只與零售商合作,還會開設自己的門市,加強競爭力;但到了生意下滑,門市紛紛結業,大家開始在網絡尋求商機,市況回穩,門市又開始重現等等,這些都是一種循環。

無論是行業哪一個環節,大家都有各自的做法,去應對當下的環境。但你問我未來10年行業會如何發展,我只可以說我每天都在想這個問題,我暫時會抱著「有得做就做」的心態,因為你無法預計未來的變化會是怎樣。每個決定都要很小心,不同時期要專心應付不同的事項,例如我現在做的這些獨立品牌,他們每年都有新表推出,但未必能提供足夠的貨量給我,但這些品牌的定價都比較高,我要花的精力一點都不會少,但回報率可能不會太高。從這方面看,可能平價表會更加好做。

顧客對腕表的要求、口味在過去20年間有否重大的轉變?香港或國內顧客在這兩方面有明顯分別嗎?

有,分別很大,大概1996年尾至2000年期間,大家都比較著重於Branding,只看品牌不太看款式。但去到約2003、2004年一些獨立製表品牌開始嶄露頭角,例如F.P. Journe、Greubel Forsey等,大概花了十年時間,市場上開始感受到indie品牌的影響力,慢慢接受之餘,更於市場上佔有一席之位。

而香港與內地顧客的口味亦有變化,以前內地客會因為對品牌缺乏認識,揀表時會顯得較為保守;但現在內地客已經行得比香港up and front很多,對許多新事物都能接受得到。反而香港表迷會顯得保守了起來,我認為直至目前為止,獨立製表品牌在香港的認受性未去到應有的水平。在這方面,台灣、新加坡、日本等地已經做得很成熟了。

對你而言,《Spiral》過去20年給你的印象是甚麼?未來你又希望《Spiral》為你帶來怎樣的改變或驚喜?

我認《Spiral》個名改得好好,游絲是機械時計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部件,而且你們很有堅持,大家都明白紙媒很難做,但你們並不會只用press release的照片及新聞稿搬字過紙,而是保留你們自己的風格,用心去書寫文字。

在改變方面,我認為可以拍多一些短片,始終長片拍攝時間太長但收效甚微,我們自己亦有這方面的經驗,如今網絡媒體上多以短片為主,要用最短的時間為讀者介紹一枚好表,吸引大家的注意亦不是一件易事。我本人就不太喜歡對著電腦或手機來看雜誌,一本有質量及重量剛剛好的雜誌,能讓我拿在手上閱讀便已足夠。雜誌內容本身,我覺得現今資訊發達,很多有關腕表本身的規格等資料都能找到,故此《游絲》不妨多些報道腕表背後的資訊,甚至一些與人有關的事情,將會更具吸引力。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