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風再起時:六大日本表超新星總覽

上世紀七十年代,捲起過一股東瀛石英風暴,衝擊著世界表壇。

半世紀之後,當蘋果Apple Watch銷量穩坐鐘表界一哥多年,昔日一直是電子石英表龍頭的日本出品,該如何自處?

當年他們手執石英表,打得機械表風聲鶴唳;但近年他們跟機械表重修舊好,東瀛出產四個字於表壇又漸漸備受關注。

說的不是數百至一、兩千元的入門款式,而是萬元起跳、認認真真的機械表。只消看看幾大巨擘的取向,便明白這是一個長期作戰計劃,精工即使擁有Seiko機芯這張皇牌,仍鍥而不捨研發Grand Seiko專用的9S系列機芯,例如兩款新一代的9SA5自動機芯和9SA4手上鍊機芯,又或品牌首款自家計時機芯9SC5;極度積極進取的還有Citizen,旗下Miyota機芯廠早已雄霸一方,只是那裡畢竟以入門款式為主,所以近年再出手入股La Joux-Perret,為門下高級系列The Citizen提供足夠彈藥。

只有兩大龍頭埋頭苦幹,稱不上「日本表再襲地球」。我們最近所察覺到的,是愈來愈多日本鐘表品牌在世界表壇打響名堂,2024年殺入GPHG日內瓦鐘表大賞,並勇奪Challenge Watch Prize的,不是來自傳統的Grand Seiko或Credor,而是名為Otsuka Lotec的新晉品牌;另一些經常角逐GPHG獎項的日本品牌,包括Kurono Tokyo,份屬名師Hajime Asaoka的副線;又例如Naoya Hida,本尊更曾擔任GPHG的評審團之一。

石英革命曾經令日本鐘表大放異采,現代的大和風潮,又會否教瑞士製表業再一次面臨驚濤駭浪呢?

Otsuka Lotec

創辦人:Jiro Katayama
創辦年份:2012

在表迷的圈子裡,Otsuka Lotec成為了熱門關鍵詞;在GPHG評審的眼裡,Otsuka Lotec No.6成績彪炳,去年頒予腕表「最佳入門表」(Challenge Watch Prize)的寶座;在二手世界內,Otsuka Lotec更是異軍突起,放眼著名的二手鐘表交易平台,叫價動輒六、七萬起跳,去年末香港Phillips舉辦的「Toki」日本表專拍,Otsuka Lotec No.6上拍取得46.9萬港幣的佳績,技驚四座,要知道,腕表的定價不錯是44萬,但是以日圓為單位哩……(折算港幣只兩萬餘)。

 

Kurono Tokyo

創辦人:Hajime Asaoka
創辦年份:2019

創辦Kurono Tokyo的初衷,是為喜歡Hajime Asaoka手表的人,提供更相宜、更容易入手的門路,因為大師本尊的出品,不但價格昂貴得多,而且沒一年半載也不能付運。Kurono Tokyo成立於2019年,蘊含不少Hajime Asaoka大師的設計DNA,例如由日本龍頭表盤廠所生產的圓柱形的表盤,中央部份輕微凸起,然後兩端逐漸收窄,再配上向下弧形的指針和時標,據Hajime Asaoka所說,全日本只有一間龍頭表盤廠有能力生產。腕表亦採用了盒狀的藍寶石水晶表鏡,散發昔日亞克力玻璃(暱稱膠鏡)的韻味。

Hajime Asaoka

創辦人:Hajime Asoka
創辦年份:2011

Hajime Asaoka不光在日本地位崇高,還是將東瀛製表推廣到全世界的重要人物。有人暱稱他為「Philippe Dufour of Japan」,要別人多信服、膜拜他的嚴謹精神,才衍生出這個重如泰山的稱號!他也連續兩年,出任La Fabrique du Temps Louis Vuitton舉辦、致力發掘新一代表匠創意的Louis Vuitton Watch Prize for Independent Creatives比賽評審,同場的都是響噹噹人物,好像Philippe Dufour、Kari Voutilainen、Denis Flageollet等等數一數二的殿堂級表匠。

Naoya Hida

創辦人:Naoya Hida
創辦年份:2018

成功的品牌,若然得到權威人士認可加持,會更相得益彰,正如Philippe Dufour曾被目睹戴上朗格Datograph,到現在人們依然相信,Dufour大師選戴的Datograph是信心保證。這裡要介紹的Naoya Hida,同樣是行內不少重量級收藏家的心頭好,像敝刊Spiral Awards的評審之一、Armoury聯合創辦人Mark Cho,便對他的出品讚口不絕,喜歡到把Naoya Hida的香港銷售權拿到手,更曾合作設計Armoury限定聯乘表。

Kintoshi Kyoto

創辦人:Kintoshi Kyoto
創辦年份:2022

Kintoshi Kyoto是相對年輕的日系品牌,創立於2022年,一看便知腕表設計以東瀛元素為主題。 從品牌名字更可以參透出來,設計源自日本京都,懷舊氛圍特別濃厚。他們的腕表價格平均約為1,750美元,折算成港幣約一萬餘,又是日系親民表款的一個好選擇。迄今Kintoshi Kyoto合共推出兩個表款,第一代作品名為Arashiyama,備有藍色和綠色表盤選擇。創作靈感源自日本嵐山地區的竹林,表盤仿效始於江戶時代的京都清水燒陶瓷,很有近年瑞士表流行的煙熏效果。

Kikuchi Nakagawa

創辦人:Yusuke Kikuchi & Tomonari Nakagawa
創辦年份:2018

不少著名鐘表品牌的名字,都是結合兩大家族的姓氏,如百達翡麗的Patek和Philippe、江詩丹頓的Vacheron和Constantin等。原來日本也有一股新勢力,由兩位新世代表匠結合而成Yusuke Kikuchi畢業於日本東京大學建築學系,後來卻隻身前往法國巴黎修讀鐘表製作,其後更成為了一位維修匠;Tomonari Nakagawa本身是鑄劍匠,後來愛上製表工藝,並曾於上文提及到的Precision Watch Tokyo任職。

RELATED ARTICLES